医生使用人工智能工具记录患者病历的研究显示,尽管该技术可节省时间,但存在关键性错误风险。奥塔哥大学对近200名医疗从业者开展的调查显示,40%的受访者正在使用AI撰写患者记录,但面临准确性、法律伦理监管、数据安全、患者知情同意及医患关系影响等问题。
主导该研究的生物伦理学家安吉拉·巴兰坦教授指出,近四分之三使用者认为AI工具有助于节省时间(每日约30分钟至2小时),并能通过避免对话时记录提升患者沟通质量。但负面反馈显示,AI生成的病历存在冗长、错误或幻觉现象,且错误识别存在隐蔽性。部分医生反映,工具未能准确捕捉诊疗核心内容,甚至遗漏关键发现。
"将这些工具仅视为行政辅助具有误导性,"巴兰坦教授强调,"临床病历撰写本质上是认知过程,需要批判性思维。医生最重要的工具是大脑,过度依赖AI可能阻碍年轻从业者发展思维能力。"
虽然当前使用者仍会仔细核查编辑内容,但研究者担忧随着工具普及,核查流程可能松懈。调查显示约三分之二受访者阅读过软件条款,60%获得患者同意。新西兰卫生局已认证Heidi Health和iMedX两款AI临床记录工具,医疗委员会预计年内将发布知情同意指导方针。
研究团队呼吁建立中央监管框架,目前医疗从业者面临工具选择困境。"AI技术不会消失,但需要强化监管体系。当前医疗系统人手不足且超负荷运转,AI辅助确实具有应用潜力,但我们希望看到更集中的治理支持。"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