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IBNS报道:人工智能正在变革医疗领域——从影像读取到手术辅助——但其成功取决于保障机制、应用推广与教育培训,这是上月在伦敦举行的印地苏思想领袖峰会上全球专家达成的共识。
尽管人工智能现已应用于诊断、药物研发甚至手术室的机器人精准操作,但其融入主流临床工作流程的进程仍不均衡。
问责制、算法偏见和数据隐私等问题持续影响医院及政策制定者对技术的采用方式。随着各国政府与卫生系统竞相安全应用人工智能,专家强调“信任”——而不仅是“技术”——将定义医疗创新的下一个前沿。
“通过人工智能重塑医疗管理”高端专题讨论会由伦敦SV医疗解决方案有限公司总监纳塔拉扬博士主持。
与会专家包括:图灵-罗氏合作项目(牛津大学与伦敦大学学院)前沿人工智能保障主题负责人塔帕布拉塔·罗汉·查克拉博蒂博士;英国达灵顿纪念医院及比什普奥克兰总医院顾问放射科医生西瓦库马尔·马尼卡姆博士;英国印度裔医生协会候任主席兼布里斯托尔北部NHS信托医疗安全总监乔伊迪普·格罗弗博士;安永英国智能自动化负责人德布拉吉·达塔;以及伦敦国王学院研究生研究员拉加夫·卡纳。
“从理论到信任”
纳塔拉扬博士在开场讨论中呼吁超越炒作周期,推进实际部署。
“我们谈论人工智能已有多年,但实际应用仍在进行中,”他表示,“核心问题是如何在现有医疗和保险体系中让人们有意义地信任并使用它。”
人工智能保障:新前沿领域
塔帕布拉塔·罗汉·查克拉博蒂博士强调全球正从构建更智能模型转向验证其临床可靠性。
“我们的关注点正从人工智能系统如何运作,转向其决策的可靠性与有效性,”他解释道,“人工智能输出必须符合既定医学概念,并提供可量化的性能保障。”
他指出,医疗人工智能的未来在于保障框架——即在临床应用前认证系统可信度的机制。
今日放射学,明日手术室
西瓦库马尔·马尼卡姆博士指出,当前约80%的医疗人工智能应用于放射学领域,但格局正快速扩展。
“但这一状况正在迅速改变,我们正见证其向外科、肿瘤学和分子医学的整合。这已不仅关乎机器人手术——更关乎精准性与预测能力。”
课堂中的人工智能素养
伦敦国王学院研究生研究员拉加夫·卡纳表示,对新一代医生和研究人员而言,人工智能教育成为新挑战。
“学生必须学会智能使用人工智能工具而非盲目依赖,”他说,“人工智能可辅助头脑风暴或主题探索,但真实学习仍需好奇心与批判性思维。”
卡纳敦促高校在不牺牲核心科学训练的前提下融入人工智能素养教育。
“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如何提问,而非仅会查询,”他补充道。
人文要素仍居核心地位
总结环节,纳塔拉扬博士提醒与会者:人工智能的力量取决于人类意图。
“人工智能并非取代医生,而是赋能医生,”他表示,“但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同等重视保障机制、应用推广与教育培训。”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