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尔的摩市6栋排屋中的第五栋(现为第六代),布莱尔·斯库里得知自己确诊三期骨肉瘤时曾惊呼:"这不可能发生在我身上"。这个生长在她左髋关节的肿瘤,两年前就被误诊,导致她不得不在2024年接受手术和化疗。如今42岁的她回忆道,自己家族六代人都出生在巴尔的摩,前三代确诊癌症的亲属中只有她幸存下来。
这项最新研究显示,像斯库里这样居住在历史上红线区的年轻癌症患者生存率显著降低。红线区政策始于1934年,联邦住房管理局通过颜色编码地图将社区划分为"绿色最佳-蓝色宜居-黄色衰退-红色高危"四个等级。被标记为红色的区域因"黑人和移民聚居"被系统性剥夺住房贷款等公共资源,这种系统性歧视虽在1968年被法律禁止,但其造成的健康差异持续至今。
研究团队发现:
- 红线区居民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脏病风险增加
- 社区医疗设施质量下降且数量不足
- 公共绿地稀缺但工业污染集中
- 青年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低于其他区域
西雅图儿童医院儿科肿瘤专家克里斯蒂娜·卡沃宁教授指出:"我们的研究首次证实,居住环境对青少年癌症患者的影响与成年人同样显著。"值得注意的是,在控制种族变量后,研究发现居住在红线区的白人患者生存率同样降低,这证明问题根源在于系统性资源分配而非个体差异。
研究数据揭示:
- 底特律红线区婴儿死亡率偏高
- 加州红线区孕产妇重症率上升
- 辛辛那提红线区哮喘发病率增加
- 西雅图和塔科马地区18-39岁癌症患者死亡率提升
该研究特别关注青年群体,发现虽然儿童癌症患者的生存率未受居住环境显著影响(可能与儿童医保覆盖率较高有关),但成年患者群体中已出现明显差异。卡沃宁教授强调:"这要求我们将结构性种族歧视明确列为健康不平等的根本原因。"
解决方案建议包括:
- 修订《社区再投资法案》扩大适用范围
- 推动社区主导的真正复兴而非变相士绅化
- 建立以社区需求为导向的医疗资源分配机制
- 加强环境治理和健康平权立法
研究者警告,当前政府对多样性政策的收紧可能阻碍相关研究进展。正如卡沃宁所言:"依赖居住地决定生存机会本就荒谬,我们需要的是针对系统性缺陷的靶向解决方案。"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