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大利亚生活了几十年后,您可能每天都在使用英语。但如果是在成年后才掌握英语的失智症患者,可能会经历语言能力倒退——大脑中负责思维、记忆和日常功能的区域受损后,童年使用的语言会重新占据主导地位。
这对许多移民群体而言是残酷的现实。语言能力的丧失不仅影响他们与医生和护理人员的沟通,更会割裂他们与亲友及周围世界的情感纽带。
目前超过四分之一(28%)的澳大利亚失智症患者具有多元文化背景。这意味着语言变化并非小众问题,而是影响着数万个家庭。据统计,2023年全澳有411,100人患有失智症。
失智症如何影响语言能力?
失智症会引发语言功能改变,这通常是早期症状之一。患者可能重复表达、找不到合适词汇、突兀转换话题或使用非常规表达方式。
但这种影响对掌握多语言的人群尤为特殊。大脑通常会优先遗忘后期习得的技能,而儿童时期掌握的语言存储在长期记忆中更为牢固。
这意味着20多岁移民澳大利亚后学会英语的人,可能在晚年患失智症时失去英语能力,却保留母语能力(如意大利语、阿拉伯语、希腊语或越南语),并逐渐完全回归母语使用。
失去第二语言远非技能退化那么简单。移民患者可能因此丧失数十年构建的生活方式,退回到家人和护理人员都不熟悉的早年自我状态。
护理领域的语言鸿沟
尽管养老机构普遍配备口译服务,但多数缺乏专业培训。没有失智症特异性沟通知识的口译员,往往难以把握语气语义,甚至无法识别疾病症状。
专业医疗口译员在偏远地区尤为稀缺,导致家属被迫承担大量翻译工作。但为患病亲人担任口译充满挑战:研究显示,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家庭护理者承受着语言文化双重压力,许多人提供无偿照护却感到孤立无援。
例如女儿照顾患失智症的母亲时,既要理解医疗术语,又要应对自身的情绪和疲惫。一些老人也不愿在子女面前讨论个人健康细节。
职业倦怠在护理家属中普遍存在,有时甚至导致照护失误。
有效解决方案
研究证据表明,针对性语言服务和文化适配护理可有效减轻护理者压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2023年澳大利亚临床试验显示,针对口译员的专项线上培训(涵盖失智症知识、老年护理和跨文化沟通模块)显著提升了认知评估时的沟通质量。
目前该培训已向全国口译员免费开放,已有至少13%的活跃口译员完成课程。澳大利亚失智症支持中心也提供包含口译安排、翻译资料和手语服务的支持体系。
各州还推行创新项目,如维多利亚州的「语言伙伴」计划,帮助患者重建社区联系。
改进空间仍存
尽管已有进展,但仍需突破文化语言障碍导致的诊断延误问题。建议重点推进:
- 口译员专业培训:应对重复性言语、非线性对话和文化特有表达
- 医护人员意识提升:理解语言退化机制,优化照护方式并关注整体福祉
- 精细化口译匹配:考虑年龄、方言和文化熟悉度(特别是在失智症场景)
- 扩充双语医疗团队:特别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聘用具备社区语言文化的医护人员
- 开发文化定制资源:多语言手册、视频和支持小组,与社区共同设计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