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洛戈笔记:为何年轻菲律宾人持续HIV检测呈阳性[Ilonggo Notes] Why do young Filipinos continue to test positive for HIV?

环球医讯 / 健康研究来源:www.rappler.com菲律宾 - 英语2025-10-15 05:04:14 - 阅读时长10分钟 - 4623字
菲律宾正面临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增长最快的HIV疫情危机,2010至2024年间感染率激增550%,日均新增56例病例,年轻人群体尤为严重。文章深入剖析了疫情蔓延的多重根源:健康知识水平持续下降、晚期诊断普遍、抗病毒治疗覆盖率不足(仅57%感染者知晓自身状况)、社会污名化阻碍检测、国际资金削减影响防控项目,以及性教育政策执行不力。尽管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设施有所扩展,但菲律宾距离"95-95-95"消除艾滋病公共卫生威胁目标(95%感染者知晓状况、95%接受治疗、95%实现病毒抑制)仍差距显著,当前数据仅为57-66-47。作者强调需通过消除歧视、加强社区组织合作、普及PrEP预防工具、完善无障碍性教育体系等综合措施遏制疫情,否则这一公共卫生紧急状态将持续数十年。
菲律宾HIV感染公共卫生性传播晚期诊断知识退化预防工具抗逆转录治疗污名歧视政策环境
伊洛戈笔记:为何年轻菲律宾人持续HIV检测呈阳性

该国每日平均确诊56例新增HIV感染病例,这一现象并非突然形成——疫情已潜伏数十年,从2000年代初的“低速缓慢”演变为过去二十年的“迅猛爆发”,且未见放缓迹象。

卫生部最新HIV季度报告(2025年4-6月)再次印证国内疫情上升趋势:新增5000例确诊病例,相当于日均56例新感染,即每25分钟确诊1例。2010年时,日均报告病例仅约6例。

尽管总病例数少于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国,但这些国家已成功控制新增感染率,整体呈下降趋势。

2018年HIV监测数据显示,在所谓“重点人群”中,约4%-6%的年轻男男性行为者及跨性别者(样本超4000人)HIV检测呈阳性,相当于每20人中有1人感染。2015年,宿务“热点地区”注射吸毒人群的HIV流行率高达29%(约每4人中有1人感染)。

为何仅在此时宣布公共卫生紧急状态?我认为这源于美国政府对HIV(及整体发展援助)资金的枯竭。特朗普政府对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的大幅削减,以及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的“日落计划”(实为关闭的委婉说法),导致全球HIV应对资金严重短缺。

这最终影响了其他项目,如美国总统艾滋病紧急救援计划(PEPFAR)和全球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基金(GFATM)。数十年来,这些机构一直是菲律宾HIV防控的坚定支持者。菲律宾政府已逐步承担更大比例的HIV资金,特别是药物费用,国内资源现成为主要资金来源。

然而,关键策略和创新应对措施——尤其是与民间社会组织、吸毒者、性工作者、男男性行为者及跨性别者等“重点人群”相关的倡导工作——主要依赖国际捐赠方。政府工作人员和诊所难以有效接触这些群体;在禁毒战争期间,许多群体甚至完全无法触及。

HIV主要通过性传播,且相对难以感染

HIV传播途径特定:与具有传染性者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共用不洁针具和注射设备;输注受感染血液制品;HIV阳性孕妇传染胎儿或哺乳期传播。

通过血液、针具、妊娠和哺乳途径的传播已基本消除——这得益于有效的血液筛查、孕期干预、确保针具单次使用及杜绝共用。HIV与乙型肝炎传播方式相同,但乙肝已有疫苗,而HIV尚无。

在菲律宾,90%-95%的HIV报告病例源于性传播;在宿务部分地区,吸毒者共用不洁针具是重要传播途径。约85%-90%的新发病例集中于报告与男性或跨性别者发生性接触的年轻男性和跨性别女性。

快速传播的可能原因是引发感染的HIV变异株。Salvaña等人的研究显示,2016-2018年新确诊HIV病例中,超70%感染特定HIV毒株(CRFo1AE)。该亚型与更高病毒载量、诊断时更低CD4计数以及更快发展为艾滋病相关,可能更具“侵袭性”。

仅三成五菲律宾HIV感染者接受过检测;晚期诊断与治疗启动亦是难题

目前菲律宾约有25万HIV感染者,其中仅57%知晓自身感染状况。根据伊洛伊洛省卫生办公室数据,该省知晓HIV阳性状况的比例更低,仅45%。在已确诊者中,仅三分之二(66%)接受救命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接受ART者中,47%实现病毒抑制——病毒水平低至不再具有传染性。

晚期报告和病毒载量检测可及性有限,可能解释这一低报告率,因为药物非常有效,通常病毒抑制率应超95%。

因此,该国极不可能实现2030年消除HIV公共卫生威胁的“95-95-95”目标。首个95指知晓感染状况的HIV感染者比例;第二个95指接受ART的比例;最后一个95指实现病毒抑制的比例。

截至2025年,菲律宾数据仅为57-66-47。启动救命治疗的速度远跟不上每月新确诊感染增速。

同时,新确诊者中25%处于HIV疾病晚期——意味着多年前已感染,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并发结核病和肺孢子菌肺炎等机会性感染。CD4计数极低而病毒载量高。

晚期诊断和治疗意味着更多并发症、更长康复时间、更大痛苦及更高死亡率。全国22%(即五分之一)接受ART者“失访”,这一比例同样令人担忧。许多开始治疗者未能持续或中途放弃。治疗不足将导致耐药性和治疗失败。

HIV相关知识非但未增,反而退化

2021年青年生育力调查(YAFS)显示,年轻人对HIV的认知水平持续下降。艾滋病意识从1994年和2002年的95%,降至2013年的83%,再降至2021年的76%。

2021年,70%受访者认为自己不可能感染HIV,仅15%知晓HIV检测地点,仅19%青年具备HIV预防与传播的全面知识。我们必须铭记,每年都有新一代年轻人开始性活跃,却缺乏关于HIV及其预防的正确信息。所有预防信息需年复一年反复强调。

不进行插入式性行为(即阴道或肛交)可降低风险。口交、使用安全套的性行为及多种自慰形式风险较低,相比无保护(即不用安全套或“裸奔”)性行为。但单次性行为中通常不只进行一种活动:可能从接吻、前戏、其他刺激方式开始,发展为口交、阴道或肛交,最终达到高潮。

即使了解安全性行为,也并非总能说“不”,尤其当情绪激动、内心矛盾或渴望尝试新事物时。否认心理常伴随合理化——“我不会感染”“他看起来很健康,不可能有HIV”“我不会让他体内射精”“安全套降低快感”“我只和一个人发生关系”或“我只是偶尔一次而已”等。

性派对、多性伴侣、酒精与兴奋剂的并发使用,以及“化学性爱”(受此类物质影响时)进一步加剧风险——此时可能完全忘记防护,或丧失拒绝能力。

一位年轻职场人士坦言:“难以控制肉欲”,因此在性吸引力驱使下,心理防线崩溃。

事实是,菲律宾所有性别、性取向、宗教和地区的人都在发生性行为并生育后代。2021年YAFS调查显示,28%男性青年和16%女性报告婚前性行为。五分之一15-24岁年轻女性已生育或怀孕。其中三分之一为意外妊娠——尽管各方告诫避免早孕或婚前性行为。

HIV预防工具有效可得,但对所有人群是否可及且正确使用?

对当前性活跃人群而言,上世纪80-90年代传统的“ABCD”信息——禁欲(Abstain)、忠诚(Be Faithful)、安全套(Condoms)、不吸毒/不共用针具(Don't inject drugs/share needles)——已由其他方法补充。

暴露前预防(PrEP)和HIV自测(可在药店购买,类似验孕试纸)已普及。安全套如持续、正确使用并配合合适润滑剂,可预防其他性传播感染(STI)和妊娠。存在多种降低HIV风险的协商安全性行为方式。

“U=U”(检测不到=不具传染性)口号表明:经充分治疗且病毒载量检测不到者,实际上不再具有传染性。这使血清不一致伴侣(一方HIV阳性、另一方阴性)能建立美满性关系并生育子女,无需担忧传播风险。

预防与治疗工具需对所有青年(包括在校与非在校、监狱或康复中心人员、视听障碍者)普遍可及并正确使用。聋人或残疾青年同样有性生活;部分人甚至可能遭受虐待与性剥削。

聋人或英语/他加禄语理解力有限者几乎无法获取HIV信息。提供性健康教育的组织极少覆盖聋人、盲人或身体及学习障碍者。信息未以多种地方语言、盲文或手语提供,且专业翻译人员稀缺。

获取服务存在物理障碍,尤其对行动不便者。就医需陪同人员;残疾人交通成本更高。医护人员常对未婚性活跃青年表示惊讶甚至不认可,可能未准备好与残疾青年讨论性与生殖健康。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设施扩展

泛亚岛(Panay)提供ART治疗的设施已增加。除西维萨亚斯医疗中心(WVMC)外,现已有20个HIV治疗中心和门诊设施,2021年仅6个。安蒂克省的圣何塞德布埃纳维斯塔和库拉西;阿克兰省有长滩岛、卡利博、新华盛顿;卡皮斯省有罗哈斯市和道;伊洛伊洛省最多:阿利莫迪安、卡巴图安、卡利诺格、圭姆巴尔、孔塞普西翁、巴罗塔克努埃沃、巴拉桑、哈尼乌艾和波托坦。

伊洛伊洛市的治疗中心包括圣保罗医院、医疗城、WVSU医疗中心及菲律宾计划生育组织(FPOP)。

人们可选择治疗地点。许多人因担心身份暴露,不愿在家乡接受治疗。部分人可能在私人诊所或其他国家接受治疗。

卫生部和PIA网站提供全国300个治疗中心和基础HIV护理设施清单。ART持续免费提供。

污名与歧视是主要障碍——需综合方法应对

污名与歧视是主要获取障碍。污名源于将HIV视为绝症(现已非)、传染性疾病(实则不传染)以及与所谓“不道德”“越轨”“遭鄙视嘲弄者”相关——这是旧日将未知消耗性疾病与“4H”(男同性恋、血友病患者、海洛因使用者、海地人)关联的遗毒。

污名可能来自外部和/或内化。减少信息与服务获取的歧视危害最大;感染者可能不愿就医或参与社区活动。

若对酷儿、同性恋或HIV阳性者存在严重污名,且吸毒属非法,人们不太可能主动检测或坦承状况。他们可能不愿现身HIV感染者常去的场所。法律禁止强制HIV检测,但实践中仍存在。

非政府组织、民间社会组织及社区团体能独特支持高风险青年的咨询、检测和治疗。他们拥有同伴教育者、创新外展服务、外展中心及吸引青年的活动,这是诊所无法提供的。

该市较著名的非政府组织运营诊所包括FPOP,提供计划生育、实验室服务、基础医疗、ART治疗及跨性别健康服务;“蓝鲸团队”(Team Dugong Bughaw, TDB)设有“尤洪”(微笑)社区中心。

TDB和FPOP均提供HIV筛查、咨询及PrEP。他们有青年可亲近的志愿者和引导员,营造开放包容空间,使青年感到更安全、自信和舒适,从而能讨论性健康与权利关切,包括心理健康问题。这与拥挤医院走廊中的诊疗室形成鲜明对比。

需持续营造有利政策环境;实施资源匮乏

最后,尽管国家在校园HIV教育(通过第11166号共和国法案《HIV和艾滋病政策法》)及性与生殖健康教育(2012年《生殖健康法》规定)方面有有利政策,但资源分配与执行仍不均衡。

在某菲律宾城市的研究中,Kim等人发现“地方利益相关者对生殖健康(RH)概念各异,并按自身理解提供RH服务;教师缺乏RH教学法与培训,且常因担忧进一步激发学生性兴趣而弱化或修改教学内容”。

尽管《生殖健康法》已实施十余年,仍具争议性,被认为与菲律宾社会文化规范相冲突。

2025年9月教育部命令《基本教育中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实施政策》中,教育部长索尼·安加拉指示部门“根据《HIV和艾滋病政策法》,将关于HIV/AIDS及其他性传播感染的成因、传播方式和预防方法的基础且适龄的指导,整合至公立和私立教育机构、替代教育及土著学习系统的课程中”。不过,仍需制定更具体的实施指南。

因此,HIV感染率上升实有复杂原因——更多检测带来更多病例,长远看有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做好准备,以开放、非评判态度讨论性、安全性行为、HIV预防与传播,减少污名,加强外展服务,提高安全套与PrEP使用率,并强化校内外青年生殖健康教育——这些措施有助于遏制国内HIV上升趋势。

我们需要与年轻人,尤其是年轻LGBTQ群体进行更开放的对话,了解其想法,探索可接受且有效的风险降低干预措施。还需与非政府组织、青年组织、性与生殖健康权利组织紧密合作。

我们需要创新方法接触可能早发性行为的高风险青年。如何确保他们看到预防信息、记住并实践、寻求服务、知晓自身HIV状况?如何确保他们舒适就医、接触医护人员、同伴教育者/咨询师、使用远程医疗?如何支持HIV感染者持续接受治疗而不失访?

这是一场将持续数十年的公共卫生紧急状态。——Rappler.com

【全文结束】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