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效磺胺类药物Short-acting sulfonamides

更新时间:2025-06-22 00:15:20
编码XM8162
子码范围XM0XY9 - XM9TQ5

核心定义

一、药物基本属性

  • 药品分类
    化学药品(合成抗菌药)
  • 来源与性状
    短效磺胺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氨苯磺胺衍生物,具有苯环与磺酰胺基结合的化学结构。其代表药物包括磺胺二甲嘧啶(Sulfamethazine)、磺胺异噁唑(Sulfisoxazole)等。这类药物因半衰期较短(通常5-7小时),需每日多次给药以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历史上,短效磺胺是磺胺类药物中最早应用于临床的类别,但因耐药性增加及新型抗生素的出现,目前临床应用受限。
  • 管理级别
    Rx-G(非管制处方药)
    作为抗菌药物,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以避免滥用导致的耐药性风险,但未列入麻醉、精神或毒性药品管制范畴。
  • 临床价值
    替代药(A)/历史药物(H2)
    因细菌耐药性普遍且存在更安全的替代抗生素(如β-内酰胺类),短效磺胺类药物已逐渐被自然淘汰。目前仅用于特定感染或资源有限地区的替代治疗。

二、核心功效与临床应用

  • 抗菌谱
    广谱抑菌作用,覆盖革兰氏阳性菌(如肺炎链球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如脑膜炎奈瑟菌、大肠埃希菌)及某些原虫(如弓形虫)。
  • 适应症
    1. 泌尿系统感染(如单纯性膀胱炎,需注意尿中溶解度);
    2. 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磺胺嘧啶曾为首选,现多用于预防或替代方案);
    3. 诺卡菌病、弓形虫病(联合乙胺嘧啶);
    4. 局部外用(如磺胺醋酰钠用于眼部感染)。

三、使用禁忌与注意事项

  • 副作用

    1. 过敏反应:皮疹、发热、Stevens-Johnson综合征;
    2. 肾毒性:结晶尿、血尿(需碱化尿液并多饮水);
    3. 血液系统:粒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G6PD缺乏者高危);
    4. 肝损伤:罕见但严重。
  • 禁忌与风险

    1. 绝对禁忌:对磺胺类药物过敏、妊娠晚期(新生儿核黄疸风险)、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2. 药物相互作用:增强华法林、甲氨蝶呤毒性,与局部麻醉药(普鲁卡因)拮抗;
    3. 耐药性:长期或不规范使用可加速耐药菌株产生。

重要提示
磺胺类药物的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师处方,治疗期间监测血常规及肾功能。因耐药性及安全性问题,多数情况下优先选择其他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

《药理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年版)》;
UpToDate临床数据库(2025年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