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前区不舒服可能是心脏发出的警报,得警惕起来。临床数据显示,大约40%的初发心绞痛患者会出现处置不当的情况。心脏疼痛有独特的特征,掌握典型症状的识别要点很重要。
典型的心绞痛发作有三个特征:
- 胸骨后压迫感:胸骨后面像被压住一样,紧缩性疼痛会持续5到15分钟,常伴着呼吸困难;
- 放射性疼痛:疼痛会往左肩、左臂内侧或者下巴区域扩散;
- 诱发因素明确:体力活动、情绪波动、吃太饱等情况会让症状加重。
要注意的是,大约30%的女性患者症状不典型,可能只是持续觉得累,或者上腹部有灼热感。糖尿病患者因为神经病变,疼的感觉会减弱,得格外留意伴随的不舒服。
现在医学有三级诊断方法:
- 动态心电图监测:连续记录72小时,能查出隐匿的心肌缺血,尤其适合变异型心绞痛的诊断;
- 冠脉CT血管成像:用64排以上的CT设备,10秒就能完成心脏血管成像,辐射量差不多相当于100次胸片检查;
- 冠状动脉造影:这是目前诊断的金标准,改良后的技术让术后并发症率降到0.5%以下,如果血管狭窄超过70%,还能同时做介入治疗。
急性胸痛处理要记住这三点:
- 立即停止活动:原地保持静止,减少心脏的耗氧量;
- 药物干预:已经被专业确诊的患者,可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建议半躺着,能加快药效发挥;
- 紧急呼救:如果症状持续20分钟不缓解,得马上启动急救系统。
预防要综合做好五件事:
- 环境适应:保持环境温度恒定,温差超过7℃时,血管收缩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 饮食管理:膳食要多样化,每天吃5种以上不同颜色的蔬菜和水果;
- 运动康复:每周做5次中等强度运动,每次30分钟,以心率轻微加快为宜;
- 情绪调控:通过呼吸训练、正念练习来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 健康监测:40岁以上的人建议每年做一次动脉硬化检测,高危人群要定期复查心电图。
研究显示,综合实施这些预防措施,能让心绞痛发作的风险降低50%以上。要注意的是,任何自我监测设备都代替不了专业医疗检查,发现异常得及时去医院做系统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