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医学里,头痛主要分成原发性、继发性和其他特殊类型三大类。其中原发性头痛最常见,像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都属于这一类,占了临床头痛病例的90%以上;继发性头痛其实是身体其他问题发出的“信号”,可能和颅内病变、感染、代谢紊乱有关系。最近还有研究发现,35%的慢性头痛患者其实是混合了多种原因,得从多方面检查才能搞清楚。
头痛的三大病因体系
神经系统源性头痛
- 颅内压不正常:比如脑脊液循环堵了,可能会引发一直疼的钝痛
- 血管有问题:像动脉瘤变大或者静脉窦长血栓,常常会突然疼得特别厉害
- 有炎症:如果脑膜受刺激,疼的时候还会脖子发硬
头面部关联性头痛
- 牙齿问题引起的痛:牙髓炎导致的牵涉痛,常常会牵连到三叉神经负责的区域
- 鼻窦的毛病:额窦炎的疼大多是早上起来加重,有周期性
- 眼睛的问题:青光眼急性发作时,疼的同时视力会突然下降
全身系统性头痛
- 血压忽高忽低:收缩压超过180mmHg的时候,要小心是高血压引起的头痛
- 内分泌乱了:甲状腺功能有问题,可能会导致头上一直有压迫感
- 营养代谢的问题:维生素B2不够,和偏头痛发作关系挺明显
持续性头痛的危险信号
如果头痛持续超过72小时,得特别注意这4个危险信号:
- 早上起来更疼:可能提示颅内有占位性病变(比如肿瘤)
- 姿势变了疼得不一样:坐起来更疼的话,要排查低颅压综合征
- 带着神经症状:比如看东西不清楚、说话不利索,可能是脑血管出问题了
- 老人新发头痛:50岁之后第一次头痛,要排除颞动脉炎
还有研究显示,12.7%的慢性头痛患者和颈椎有关,长期低头工作的人建议做个颈椎影像学检查。
分阶段治疗策略
急性期处理
- 物理方法:用冰袋敷前额,能收缩血管缓解急性疼痛
- 按穴位:按压太阳穴及风池穴,每次30秒,重复3次
- 调整环境:保持室温22℃左右,用遮光窗帘减少光线刺激
针对性治疗
- 偏头痛:需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
- 紧张型头痛:短期可遵医嘱使用肌肉松弛类药物,同时配合热敷
- 继发性头痛:针对原发病治疗,比如抗感染或者降血压
预防性管理
- 生活习惯:每天睡7-8小时的深睡眠,减少蓝光(比如手机、电脑屏幕)刺激
- 饮食调整:记食物日记,找出像奶酪、酒精这类可能诱发头痛的食物
- 心理调节:正念冥想能让头痛复发率降低40%
常见认知误区
错误认知 | 科学真相 |
---|---|
止痛药随便吃 | 每个月使用超过10天,可能会引发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 |
疼了就拍CT | 第一次发作且症状典型的话,先做MRI检查更合适 |
偏方治大病 | 像蜂蜜白醋这类偏方,可能会耽误肿瘤等严重疾病的诊断 |
最后要提醒的是,最近的指南强调,如果头痛时出现意识不清、抽风或者身体某部分麻木无力,得在2小时内完成头颅影像学检查。其实头痛的防治得建立“三维防护体系”:普通头痛3天内缓解是正常的,要是超过2周还没好一定要及时就医。平时通过记头痛日记、调整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筛查,综合管理才能有效防控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