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信号一:运动后的腿部灼痛
高强度运动后小腿出现像刀割一样的疼,而且休息、冰敷这些常规处理都没用时,得警惕应力性骨折。久坐的人突然开始做高强度运动,很容易引发这种骨骼微损伤。据研究,胫骨应力性骨折占运动损伤的15%~20%,及时停止活动、固定患肢能降低变成完全骨折的风险。
疼痛信号二:腹部的“暴风雨式”疼痛
突然出现像刀绞一样的肚子痛,得警惕内脏穿孔或炎症。右下腹疼还发烧,大多是阑尾炎的信号;上腹正中像刀割一样疼,可能是胃穿孔;剑突下突然剧痛,还伴随血清淀粉酶升高,得排查急性胰腺炎。有医学文献说,肚子痛持续6小时以上的话,做CT检查的准确率能到92%。
疼痛信号三:下体突发坠胀痛
腹股沟坠着疼,同时睾丸位置不对,可能是睾丸扭转。这种情况跟“倒计时”一样,得在6小时内复位——临床数据显示,每延迟1小时处理,睾丸坏死率就增加10%。附睾炎通常会有尿频、尿急之类的泌尿症状,得用超声检查区分。
疼痛信号四:胸口重压感伴濒死体验
胸骨后面像压了块石头,还出冷汗、呼吸急促,或者突然特别害怕,可能是心肌缺血的前兆。研究发现,女性出现非典型心绞痛的比例高达38%,更多会表现为左肩放射性疼、下巴发紧。出现这些症状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疼痛信号五:单侧小腿“燃烧感”
小腿突然肿了、发红,连走路都费劲,得警惕深静脉血栓。高危人群的发生率能到3.2%。最新指南说,如果两条腿的周径差超过2厘米,得做D-二聚体检测。千万不能按摩肿的地方,不然可能引发肺栓塞。
疼痛信号六:排尿时的灼烧痛
排尿时像刀割一样疼,还带血,得排查泌尿系统肿瘤。研究显示,30%的膀胱癌患者会有排尿疼的症状。相关指南建议,40岁以上有血尿的人要在72小时内做膀胱镜检查,糖尿病患者更得注意。
疼痛信号七:背部撕裂样剧痛
突然出现胸背部像被撕裂一样的疼,这可能是主动脉夹层的典型表现。80%的患者有高血压,疼的时候血压常会突然升到180/120mmHg以上。研究显示,做CT血管造影15分钟内就能确诊,而抢救的时间窗只有6小时。
科学应对疼痛警报
出现上面这些信号时,要立刻停止活动、保持舒服的体位,然后赶紧打急救电话。千万别自己吃药止痛,不然可能让误诊率上升20%。可以用“OPQRST”法则(也就是记录疼痛的诱因、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缓解或加重因素)把疼痛特征记下来,这样能让医生接诊效率提高40%。
现在医学已经有了完善的疼痛预警响应体系,从打120到多学科医生会诊,平均时间缩短到了83分钟。建议高危人群定期做血管弹性检测、腹部超声筛查,爱运动的人每年要做骨骼应力评估。其实身体发出的疼痛警报,就像精密仪器的故障灯——忽视这些信号,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