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征兆早识别,黄金4.5小时救回半边天!

识别与诊断识别与诊断 / 责任编辑:家医大健康2025-08-30 17:30:25 - 阅读时长3分钟 - 1363字
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救治黄金时间窗,提供从识别预警到康复训练的完整解决方案,帮助公众掌握中风急救核心知识。
缺血性脑卒中头颅CT检查静脉溶栓神经康复脑血管病
脑梗征兆早识别,黄金4.5小时救回半边天!

突发脑梗是很危险的疾病,但早识别、早治疗能大大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它的典型表现主要分两个阶段,还有重要的预警信号。

超级急性期(24小时内)

  • 短暂性单眼视力模糊或失明,就像被黑布突然遮住了一样;
  • 单侧肢体突然麻木无力,比如拿筷子突然掉了、走路不稳;
  • 短时间内吞咽困难,或者说话含糊,像含了热水在嘴里。

急性期(1-3天)

  • 偏瘫——单侧上下肢完全动不了;
  • 偏盲——视野像被遮了半边天,只能看到一边;
  • 失语症——要么听不懂别人说的话,要么自己组织不了语言;
  • 意识障碍——从嗜睡慢慢变到昏迷。

约30%的患者发病前会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症状是持续几分钟到几小时的神经功能问题(比如突然手脚麻、说话不清),这是很重要的预警信号,一定要重视。

为什么要做头颅CT

急诊头颅CT有三个关键作用:

  1. 区分脑梗类型——缺血性还是出血性。缺血性脑梗早期CT可能显示脑沟变浅,24-48小时后会出现低密度阴影;脑出血则是高密度阴影,一眼就能看出来。
  2. 监测并发症——能看出有没有脑水肿、脑室是不是被压了,有没有脑疝的风险,帮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3. 指导溶栓——先排除脑出血,如果CT没显示明显的梗死病灶,而且发病在4.5小时内,就能考虑静脉溶栓。

脑梗救治的三个关键时间窗

脑梗救治越快越好,有三个关键阶段: 0-4.5小时:静脉溶栓窗口
用专门的溶栓药(rt-PA)溶解血栓。有研究说,每晚1分钟治疗,大脑就会损失190万个神经元,所以一定要抢时间。

4.5-24小时:血管内治疗时机
通过脑血管造影找到血栓位置,用支架取栓装置把血栓取出来。有些患者就算超过6小时,只要影像评估合适,也能受益。

24小时后:综合治疗
开始用抗血小板、脑保护的治疗,还要重点盯着脑水肿的高峰期(发病后3-5天),防止颅内压过高。

康复治疗的三个重点

脑梗后的康复要循序渐进,主要抓三个方面: 运动功能恢复
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把健侧肢体绑起来,强迫用患肢活动,再配合机器人辅助训练,提高康复效果。

语言功能重建
如果是运动性失语(说不出来)或感觉性失语(听不懂),可以用经颅磁刺激(TMS)加上定制的语言训练,慢慢恢复语言能力。

日常生活能力培养
用任务导向性训练(TOT),模拟穿衣、吃饭、洗澡这些日常动作,再配合智能步态分析,纠正走路姿势,让患者能自己照顾自己。

预防复发要做到这五点

脑梗容易复发,要建立终身防控习惯:

  1. 控制血压:目标是降到130/80mmHg以下(具体因人而异),定期测血压,保持平稳。
  2. 管理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要降到1.8mmol/L以下,用他汀类药物加上少吃油腻、多运动的生活方式调整。
  3. 抗栓治疗:根据病因选抗血小板药(比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者抗凝药,一定要让医生评估,不能自己乱吃。
  4. 调整饮食:用DASH饮食法,每天盐不超过5克(大概一啤酒盖),多吃蔬菜、全谷物(比如燕麦、糙米)和优质蛋白(鱼、鸡蛋、瘦肉)。
  5. 定期复查:每3-6个月查一次脑血管情况、药物有没有副作用,还有神经功能恢复得怎么样,有问题早调整。

总的来说,脑梗的核心是“早”——早识别症状(比如突然手脚麻、说话不清),早送医(4.5小时内是黄金时间),早康复,再加上终身的预防,才能最大程度减少伤害,回归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