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起身时天旋地转,翻身像坐过山车?可能是耳石在“捣乱”。我们的内耳里有一套由三对半规管组成的平衡系统,椭圆囊里长着些碳酸钙结晶——也就是“耳石”,正常情况下它们稳稳固定在基座上。可要是这些耳石意外脱落,就会跟着体位变化在半规管里“滚来滚去”,一个劲给大脑发送混乱的平衡信号,晕乎乎的感觉就来了。
这种病有个专业名称,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它发作起来很有“规律”:只要做躺下、翻身、低头捡东西这类体位变化的动作,症状会在30秒内达到高峰,还常跟着恶心、呕吐。从数据看,约20%的中老年人都有耳石异常移位的情况,要是缺维生素D或者有骨质疏松,得这种病的概率会更高。
不过,头晕可不一定都是耳石症,得学会初步区分。比如梅尼埃病是周期性发作,会同时出现耳鸣、听力下降、耳朵发闷;颈椎病引起的头晕,往往伴随脖子僵硬、手臂像“过电”一样的放射性疼痛,因为压迫了给脑干供血的椎动脉;还有中枢性眩晕,大多是小脑出了问题,会跟着说话含糊、手脚协调不了的情况。平时记好这几点——晕了多久、什么动作诱发的、有没有别的症状,就能帮着初步判断病因。
要是突然发作了,能试试Epley复位法:先坐在床沿,快速往患侧躺下(得找准哪侧是“患侧”),保持头颈姿势不变,等眩晕感完全消退后,再慢慢坐起来。这个手法的复位成功率能到80%,但得找对方向才行。平时防护也得注意,别突然弯腰、仰头,洗澡时铺个防滑垫避免摔倒;想预防复发,每天做Brandt-Daroff平衡训练,补点钙和维生素D,睡觉把枕头垫高些,能减少耳石移位的风险;饮食上少盐、少高脂食物,维持内耳液体平衡也很重要。
有几种情况得立刻去急诊,千万别拖:眩晕超过1小时还没停,或者伴随听力突然下降、手脚麻木无力、说话不清楚。去医院的时候,要重点跟医生说这些细节——发作时正在做什么动作、晕了多久、有没有耳朵不舒服、最近有没有头受伤。医生可能会安排眼震电图、颈椎影像学检查或者听力测试,必要时还会用MRI排除中枢系统的问题。
治疗方面,主要是手法复位配合前庭抑制剂缓解急性症状,再加上前庭康复训练帮大脑“适应”平衡紊乱。要是碰到特别顽固的病例,可能会考虑选择性前庭神经切断术之类的治疗,但所有治疗都得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千万别自己乱用药或者拖着不去看。
总之,耳石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眩晕原因,但并不可怕。只要及时找专业医生确诊,通过手法复位、康复训练大多能缓解症状,平时做好防护也能减少复发。要是出现严重症状,一定要赶紧去急诊,别因为大意耽误了更严重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