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突然发闷、像塞了东西,是很常见的耳科症状,背后可能藏着不同原因。多了解相关知识,能帮我们及时选对应对方法。
耳咽管功能障碍是常见原因
咽鼓管是连接中耳和鼻腔的小通道,直径只有约3毫米。感冒或鼻腔发炎时,黏液分泌变多,可能把咽鼓管堵住。这会让中耳里形成负压,人就会觉得“耳朵像进了水一样闷”。其实咽鼓管功能障碍在成年人里挺常见。
耵聍栓塞别不当回事
外耳道里的耵聍(耳屎)本来有保护作用,但过度清洁会破坏它的自然代谢。比如用棉签掏耳朵,很可能把耵聍推到耳道深处,慢慢堆成块形成栓塞。典型表现是听力慢慢下降,有些还会头晕。耳科门诊里,耵聍栓塞的患者占比不少。
突发性耳聋要赶紧就医
突发性耳聋是耳科急症,表现为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它的原因可能和内耳微循环障碍有关,大概70%的患者会同时耳鸣。这种病有明确的治疗时间窗,及时就医能明显提高恢复效果。
还要区分这些问题
除了上面的情况,还要注意区分以下几种耳部疾病:1. 梅尼埃病:会反复出现波动性听力下降(时好时坏)和眩晕;2. 噪声性听力损伤:长期暴露在高分贝环境(比如大音量音乐、机器噪音)下,导致听力慢慢下降;3. 颞下颌关节紊乱:咀嚼的肌肉或关节出问题,会牵连耳朵出现发闷的感觉。
在家先试试这些应急方法
如果突然耳闷,可以先试试这些办法缓解:- 吞咽调节:喝口温水慢慢咽下去,能促进咽鼓管开放;- 热敷理疗:用40℃左右的热毛巾敷在耳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咀嚼刺激:比如嚼口香糖,尤其是气压变化(坐飞机、过隧道)时,能帮助调节耳压;- 禁忌事项:别自己掏耳朵、随便滴药,也别用力擤鼻子(比如捏着两个鼻孔擤)。
出现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
要是有以下情况,一定要立即就诊:- 耳闷持续超过48小时还没缓解;- 伴随突然听力下降或一直耳鸣;- 出现眩晕还吐;- 小朋友突然特别烦躁、抓耳朵。
平时这样预防最有效
平时做好这些预防措施,能减少耳闷的发生:1. 合理用耳机:遵循“60-60原则”——音量不超过最大的60%,每次听不超过60分钟;2. 游泳防护:戴定制的防水耳塞,避免水进耳朵;3. 鼻腔护理:擤鼻子别单侧用力,要两边交替轻轻擤;4. 定期检查:建议每年做一次耳内镜检查;5. 耳部锻炼:经常做耳周肌肉的放松训练,比如轻轻按摩耳前耳后。
耳朵的症状往往和全身健康有关,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很重要。如果耳闷持续不好,建议72小时内做专业的耳科检查,及时排除严重问题。保持良好的用耳习惯,才是预防耳部疾病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