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肉细菌日益普遍的背后原因Flesh-eating bacteria are becoming more pervasive—here’s why | National Geographic

健康研究 / 来源:www.nationalgeographic.com美国 - 英语2025-09-15 23:47:20 - 阅读时长4分钟 - 1969字
本文揭示了气候变化如何促使创伤弧菌等致命病原体在咸淡水环境中大规模滋生,通过美国密西西比州77岁男子死亡案例,结合瑞典、佛罗里达传染病专家研究,详述水温上升导致感染病例北移、军团病增加等现象,提出开放性伤口防护、避免浑浊水域等应对措施,并警示全球变暖背景下病原体扩散的严峻趋势。
食肉细菌创伤弧菌气候变化高温感染免疫力低下防护建议军团菌福氏内格里阿米巴原虫健康风险
食肉细菌日益普遍的背后原因

食肉细菌日益普遍的背后原因

气候变化正在全球水道中创造适合创伤弧菌等致命病原体繁殖的条件。咸淡水环境,如某些湿地中的水体,为这类在温暖富营养环境中繁衍的微生物提供了温床。

摄影:Stefania Pelfini la Waziya/盖蒂图片社

作者:Sara Novak

2025年9月15日

2025年7月21日,密西西比州贝圣路易斯市,一名77岁男子因划伤腿部接触船用挂车后死亡。这个看似普通的外伤背后,罪魁祸首是创伤弧菌感染。他的案例是近期多起引发公众关注的感染病例之一。

这种细菌会导致迅速扩散的皮肤水疱,破坏组织并可能快速引发败血症、截肢甚至死亡。美国每年发生150-200例此类严重但罕见的感染病例,其中五分之一患者在感染后数日内死亡(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数据)。

作为更广为人知的"食肉细菌",创伤弧菌在温暖的咸淡水中(如海水与淡水交汇处)繁殖旺盛。过去感染主要集中在路易斯安那州和佛罗里达州的墨西哥湾沿岸,但如今在康涅狄格州、马萨诸塞州和纽约州等地也出现病例。墨西哥湾和大西洋沿岸的记录感染病例在过去30年增长了8倍。

"这是美国代价最高的水源性传染病,因其常导致截肢和死亡,治疗极其困难。"瑞典乌美尔大学流行病学家扬·卡洛·森萨说。2023年他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论文,揭示了温度升高与创伤弧菌、钩端螺旋体细菌以及隐孢子虫寄生虫之间的关联。

森萨的研究是日益增多的证据之一,显示随着全球变暖,水域病原体不仅更常见,还在向新区域扩散。科学家还怀疑更高温度改变了人类暴露风险——空调使用需求增加以及在危险水域停留时间延长。

"不仅创伤弧菌找到了更适宜的环境,慢性病导致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也在增加,他们对抗感染能力更弱。"南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内科主任约翰·西诺特指出。例如糖尿病导致伤口愈合缓慢更易感染,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患者对水源性军团菌引发的严重呼吸道感染也更易感。

"这些感染虽罕见,但我们的担忧是,如果水温持续升高,它们会变得越来越常见。"佛罗里达奥兰多区域医疗中心传染病专家丹尼尔·埃根说。数据显示,飓风伊恩袭击后的佛罗里达李县海滩,2022年10月出现28例创伤弧菌感染,7人死亡。

为何高温助长感染?

过去三十年海表温度急剧上升,2024年全球平均海表温度创历史新高,这与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直接相关。

"海表温度上升与病例增加呈直接关系。"森萨强调。他特别关注咸淡水中的创伤弧菌,温暖温度、适中盐度和营养物质共同加速细菌繁殖。咸淡水也是牡蛎等贝类的理想栖息地,这些贝类常携带细菌引发人类感染。

当水中创伤弧菌密度更高时,感染概率随之上升。其最佳繁殖温度为20-35℃,随着夏季高温延长至秋季,细菌活跃期显著拉长。气候中心2024年5月报告指出,全球城市年均极端高温日增加了一个月。

森萨担忧高温不仅创造细菌繁殖条件,还会驱使更多人亲近水域。2025年7月30日纽约热浪期间,康尼岛出现大量戏水人群。持续高温还会浓缩水体,增加残留水中的细菌密度。

其他常见创伤弧菌种群如副溶血性弧菌和溶藻弧菌检出率也在上升,可引发胃肠炎、发热和蜂窝组织炎。虽然沿海咸淡水是主要滋生地,淡水环境也存在危险微生物——比如福氏内格里阿米巴原虫,尽管美国年仅约10例但致死率极高。该阿米巴虫通过鼻腔进入人体,经嗅觉神经直达大脑破坏组织,因其非细菌性特征无法用抗生素治疗。全球病例自1965年以来每年增长1.6%,2023年美国南卡罗来纳州12岁男孩因跳入默里湖感染死亡。

空调与自然灾害加剧疾病风险

军团菌感染病例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加。这种嗜肺军团菌曾主要见于东北部城市,现已蔓延至中西部地区,并出现秋季感染。感染人数自2000年代初增长84%,致死率约10%。研究表明更多降雨、高湿度和温度促进水中军团菌繁殖,但主要传播途径是吸入空调冷却塔、温泉、游泳池等产生的污染气溶胶。

2023年夏季纽约哈莱姆区因冷却塔气溶胶污染引发114例军团病。"依赖空调的增加与高温密切相关",森萨指出。埃根补充说,变暖还增加极端天气事件:强风暴使水体成为污水与碎片混合物,2019年数据显示四级以上飓风数量40年间翻倍。涉水前行时开放性伤口或脚部划伤会迅速感染。

防护建议

对于创伤弧菌等伤口感染,最简单的方法是皮肤破损时避免接触水体。若暴露,需用肥皂清水清洁、每12小时更换敷料,愈合前勿再入水。地方卫生部门会在水温最高时段发布细菌浓度预警,7月下旬至8月需特别警惕。飓风或洪灾后应避免进入浑浊水域。发现发热、寒战、夜间盗汗、疲劳或伤口红肿化脓时应及时就医,创伤弧菌感染几小时内会出现红斑扩散,需立即急诊。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