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征(脑内出血)
最后修订者 Henry Knipe 于 2025年8月2日
黑洞征指在非对比CT上表现为急性血肿内的低密度区,例如脑内出血。该征象可预测出血扩展,可视为一种包膜化的漩涡征。
放射学特征
CT表现
黑洞征表现为高密度血肿内边界清晰的低密度区域,不与邻近脑实质相连。其形态多样(圆形、椭圆形、棒状等)。黑洞与周围出血区的密度差需至少28豪恩斯菲尔德单位(HU)。研究表明该征象在服用华法林的患者中特异性高于新型口服抗凝药(DOACs)患者。
参考文献
- Li Q, Zhang G, Xiong X 等. 黑洞征. 卒中. 2016;47(7):1777-81. doi:10.1161/strokeaha.116.013186
- Shakya M, Fu F, Zhang M 等. 黑洞征、卫星征与碘征预测自发性脑内出血血肿扩展的比较. 生物医学研究国际. 2021;2021(1):3919710. doi:10.1155/2021/3919710
- Morotti A, Boulouis G, Dowlatshahi D 等. 非对比CT检测脑出血扩展标记物的标准. 神经病学年鉴. 2019;86(4):480-92. doi:10.1002/ana.25563
- Sato H, Kinoshita M, Takano T 等. 抗凝治疗下的黑洞征:华法林与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回顾性比较. AJNR美国神经放射学杂志. 2025;46(3):489-94. doi:10.3174/ajnr.A8528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