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饮用含糖量高的软饮料——以色列理工学院(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最新研究显示,这类饮料不仅会改变肠道菌群DNA,还会影响宿主免疫系统。不过研究团队发现这种影响具有可逆性。
由以色列理工学院Ruth and Bruce Rappaport医学院的Naama Geva-Zatorsky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近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膳食碳水化合物改变多形拟杆菌的免疫调节功能及DNA反转》的研究。该团队通过人体样本、小鼠模型及190种不同碳源的体外实验,系统分析了膳食成分对多形拟杆菌(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B. theta)的影响。
B. theta作为肠道共生菌的重要成员,通过维持黏液层、抵御病原体入侵发挥关键作用。研究发现,膳食结构改变会引发B. theta基因组中相位可变区域的定向反转,导致其蛋白质组构成及免疫调节功能发生显著变化。在摄入白砂糖后,实验对象出现T细胞群体变化、细胞因子分泌异常和肠道通透性增加等炎症标志物改变。
研究人员特别指出,无论是人体、小鼠还是体外实验,白砂糖摄入均显著引发DNA反转效应。但令人鼓舞的是,当停止糖分摄入后,菌群DNA状态及免疫系统指标均恢复至基线水平。Geva-Zatorsky教授强调:"这种功能可塑性表明,通过定制化饮食方案调整菌群功能,可能成为改善免疫健康的新途径。"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膳食碳水化合物对肠道菌群免疫调节功能的双向影响机制。研究团队建议,未来可通过分析个体肠道关键菌株的功能特征,制定精准营养干预方案,从而实现免疫状态的个性化优化。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