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中的秋水仙碱:基于临床结果和影像学试验的当代证据综述Colchicine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 Contemporary Review of Evidence from Clinical Outcomes and Imaging Trials - ScienceDirect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www.sciencedirect.com美国 - 英语2025-11-02 16:54:41 - 阅读时长5分钟 - 2440字
本文综述了秋水仙碱在冠状动脉疾病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其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和关键促炎细胞因子来减轻血管炎症的作用机制;回顾了LoDoCo2和COLCOT等关键临床试验结果,证实低剂量秋水仙碱(每日0.5毫克)可显著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分析了血管内超声等影像学研究显示的秋水仙碱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积极影响;讨论了2023年FDA批准秋水仙碱用于心血管风险降低的临床意义,以及其在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中的应用前景,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关于秋水仙碱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适应症、剂量选择和潜在局限性的全面参考。
秋水仙碱冠状动脉疾病心血管健康动脉粥样硬化炎症MACECRP低剂量秋水仙碱试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影像学研究
冠状动脉疾病中的秋水仙碱:基于临床结果和影像学试验的当代证据综述

摘要

秋水仙碱通过抑制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和关键促炎细胞因子,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和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它作为血管炎症的抑制剂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CVD)的驱动因素逐渐受到关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最近批准秋水仙碱用于心血管风险降低,标志着其在冠状动脉疾病(CAD)中应用的新时代。本文回顾了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中关于秋水仙碱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动脉粥样硬化负担的治疗影响的证据,包括其对炎症通路和细胞过程的作用机制。我们研究了减少心血管事件的结局试验和评估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新颖影像学研究。总之,本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对秋水仙碱在心血管健康中作用的更清晰理解,包括其潜在的治疗指征和局限性。

引言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仍然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传统上被视为CVD的主要驱动因素和解决MACE的关键靶点。然而,存在一种被忽视的残余风险——即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相关的慢性血管炎症[1]。

2017年,Canakinumab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CANTOS)试验纳入了既往心肌梗死(MI)且C反应蛋白(CRP)≥2 mg/L的患者。该试验表明,抗炎治疗显著降低了复发性心血管事件的比率[2]。CANTOS试验提出了一个问题:ASCVD治疗是否应同时针对LDL-C和血管炎症。虽然针对IL-1β的单克隆抗体治疗(Canakinumab)显示出前景,但高昂的成本和有限的可及性突显了对广泛可用、价格低廉且口服给药的替代品的需求。秋水仙碱,一种众所周知的抗炎剂,成为有前途的治疗候选者。秋水仙碱最初是从秋水仙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长期以来因其在痛风和家族性地中海热等疾病中的抗炎效果而被使用。2023年,FDA批准低剂量秋水仙碱(每日0.5毫克)用于在二级预防背景下降低心血管风险。这一里程碑式的发展标志着秋水仙碱进入心血管治疗领域[3]。值得注意的是,秋水仙碱的初始治疗剂量范围为每日1至2毫克;然而,许多安慰剂对照的药效学研究的临床证据发现,低剂量每日0.5毫克在预防痛风和CVD方面同样有效,同时具有更好的安全性[4]。

这一新兴角色引发了一系列临床试验,研究新的治疗指征和结果。随着秋水仙碱为CVD管理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有必要全面回顾当前证据。本文旨在综合临床试验数据,为当前和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关于秋水仙碱在心血管护理中使用的参考。特别强调了基于新结果的研究以及提供独特见解的先进影像学试验,这些试验有助于临床医生了解如何应用这种疗法。本文首先讨论秋水仙碱的作用机制,提供一个简化的框架来理解其抗炎作用(包括其对CRP等炎症介质的影响)。然后回顾了评估秋水仙碱在CAD管理中结果的主要临床试验。接着,研究了提供关于秋水仙碱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和疾病进展作用的独特见解的影像学研究。最后,讨论了未来和正在进行的试验。

秋水仙碱的作用机制

秋水仙碱的抗炎作用源于其干扰分子过程级联反应和抑制先天免疫反应的能力。微管对白细胞活化和向炎症部位迁移至关重要;秋水仙碱通过结合微管的β-微管蛋白亚基并使整个结构不稳定而发挥作用。此外,它还降低了内皮细胞上的E-选择素表达以及中性粒细胞上的L-选择素表达。因此,秋水仙碱抑制白细胞活化和迁移。

秋水仙碱对CRP的影响

通过抑制白细胞活化和迁移以及抑制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因子激活,秋水仙碱减轻了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相关的血管炎症[7]。CRP是在肝脏中合成的一种急性期反应物(测量为高敏CRP(hs-CRP)),是炎症的标志物。通过抑制IL-1β及其对IL-6的下游效应,秋水仙碱间接减少了CRP的肝合成。多项临床试验证实了这一点。

低剂量秋水仙碱试验(LoDoCo)

LoDoCo2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调查低剂量秋水仙碱对心血管结果的影响。该研究包括5,522名经血管造影和/或冠状动脉钙化评分(CAC)至少为400 Agatston单位证实患有CAD的患者。患者被随机分为干预组(n=2,762),每日服用0.5毫克秋水仙碱,或安慰剂组(n=2,760)。随访中位时间为28.6个月。主要终点包括...

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冠心病患者中的秋水仙碱: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

这项2024年对5项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旨在评估秋水仙碱对接受择期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CAD患者结果的影响。它包括953名患者:477名接受围手术期低剂量秋水仙碱,476名接受标准围手术期护理。主要结果是术后心房颤动(POAF)。次要终点包括全因死亡率、术后中风、心肌梗死和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秋水仙碱的剂量从术前1-2毫克不等...

早期影像学研究

最近的研究使用各种影像学方法说明了秋水仙碱的斑块稳定作用。例如,Roubille等人使用喂食富含胆固醇饮食的动物模型来评估斑块稳定作为主要结果。血管内超声(IVUS)是一种基于导管的成像技术,利用声波绘制冠状动脉中的斑块分布。秋水仙碱治疗组表现出炎症活性降低和斑块...

未来方向

几项正在进行的试验正在调查秋水仙碱在CVD中的潜在作用,旨在扩展先前结局和影像学研究的结果。例如,COPIX试验(秋水仙碱对CCTA上周围血管炎症指数的影响)评估秋水仙碱对减少冠状动脉周围血管炎症和CCTA上显示的总动脉粥样硬化体积的影响。预计招募40名参与者,将于2025年年中完成[26]。

除了CAD,秋水仙碱还在...

讨论与结论

秋水仙碱在ASCVD管理中的治疗作用正在获得认可,积累的证据支持其抗炎益处。LoDoCo2和COLCOT等标志性试验分别确立了秋水仙碱在稳定型CAD患者和心肌梗死后环境中减少MACE的疗效(表1)。这些临床结果进一步得到了EKSTROM、COLOCT和Vaidya等人等新型影像学试验的支持,这些试验证明了斑块...

【全文结束】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