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球菌病Meningococcal disease
编码1C1C
子码范围1C1C.0 - 1C1C.Z
关键词
索引词Meningococcal disease
同义词Meningococcal infection、meningococcus、infection due to neisseria meningitidis、Meningococcal disease NOS、meningococcal infection NOS、脑膜炎球菌病、脑膜炎奈瑟菌感染、脑膜炎球菌病NOS、脑膜炎球菌感染NOS、脑膜炎球菌感染
缩写NMB
别名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临床表现
急性或亚急性心内膜炎
BB4Y其他特指的急性或亚急性心内膜炎BB4Z未特指的急性或亚急性心内膜炎BB41心内膜心肌炎BB40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BB42心内膜心包炎BB42细菌性脑炎BB42感染性心包炎BB42细菌性脊髓炎BB42细菌性感染后关节炎BB42球后视神经炎BB42感染性心肌炎9A60 结膜炎
9A60.01急性特应性结膜炎9A60.3黏液脓性结膜炎9A60.3Y其他特指的黏液脓性结膜炎9A60.3Z未特指的黏液脓性结膜炎9A60.2瘢痕性结膜炎9A60.33急性流行性结膜炎9A60.1滤泡性结膜炎9A60.02变应性结膜炎9A60.0乳头状结膜炎9A60.0Y其他特指的乳头状结膜炎9A60.0Z未特指的乳头状结膜炎9A60.32科-维杆菌所致的结膜炎9A60.30结膜溃疡9A60.5春季角结膜炎9A60.Y其他特指的结膜炎9A60.Z未特指的结膜炎9A60.00巨乳头性结膜炎9A60.4睑缘结膜炎9A60.6非病毒性浆液性结膜炎9A60.31结膜脓肿关联情况
MG50 检出耐药革兰氏阴性菌
MG50.03耐多粘菌素的鲍曼不动杆菌MG50.53耐四代头孢菌素的肺炎克雷伯菌MG50.A1耐氟喹诺酮的志贺菌MG50.10耐氟喹诺酮的弯曲杆菌MG50.70耐青霉素的脑膜炎奈瑟氏菌MG50.B0耐氟喹诺酮的弧菌MG50.61耐大环内酯的淋球菌MG50.C0其他耐碳青霉烯的肠杆菌属MG50.54耐碳青霉烯的肺炎克雷伯菌MG50.Y检出其他特指的耐药革兰氏阴性菌MG50.Z检出未特指的耐药革兰氏阴性菌MG50.21耐氟喹诺酮的大肠埃希菌MG50.C1其他第三代耐头孢菌素耐药肠杆菌MG50.A耐药志贺菌MG50.AY其他耐药志贺菌MG50.AZ未特指的耐药志贺菌MG50.23耐四代头孢菌素的大肠埃希菌MG50.24耐碳青霉烯的大肠埃希菌MG50.51耐氟喹诺酮的肺炎克雷伯菌MG50.26耐青霉素的大肠埃希菌MG50.A0耐碳青霉烯的志贺菌MG50.91耐三代头孢菌素的沙门氏菌MG50.56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MG50.8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G50.8Y其他的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G50.8Z未特指的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G50.5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G50.5Y其他的耐药克雷伯菌MG50.5Z未特指的耐药克雷伯菌MG50.30耐氨苄西林的流感嗜血杆菌MG50.9耐药沙门氏菌MG50.9Y耐其他抗生素的沙门氏菌MG50.9Z耐未特指抗生素的沙门氏菌MG50.90耐氟喹诺酮的沙门氏菌MG50.62耐氨基环醇的淋球菌MG50.1耐药弯曲杆菌MG50.1Y其他特指的耐药弯曲杆菌MG50.1Z未特指的耐药弯曲杆菌MG50.40耐克拉霉素的幽门螺杆菌MG50.C其他耐抗生素肠杆菌MG50.CY其他特指的耐药肠杆菌MG50.CZ未特指的耐药肠杆菌MG50.80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MG50.60耐三代头孢菌素的淋球菌MG50.50耐磺胺类或甲氧苄胺嘧啶的肺炎克雷伯菌MG50.7耐药脑膜炎奈瑟氏菌MG50.7Y其他特指的耐药脑膜炎奈瑟氏菌MG50.7Z未特指的耐药脑膜炎奈瑟氏菌MG50.92耐碳青霉烯的沙门氏菌MG50.64耐氨基糖甙类的淋球菌MG50.6耐药淋球菌MG50.6Y其他耐药淋球菌MG50.6Z未特指的耐药淋球菌MG50.3耐药流感嗜血杆菌MG50.3Y其他特指的耐药流感嗜血杆菌MG50.3Z未特指的耐药流感嗜血杆菌MG50.55耐多粘菌素的肺炎克雷伯菌MG50.25耐多粘菌素的大肠埃希菌MG50.20耐磺胺类或甲氧苄氨嘧啶的大肠埃希菌MG50.0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G50.0Y其他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G50.0Z未特指的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G50.01耐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鲍曼不动杆菌MG50.02耐碳青霉烯的鲍曼不动杆菌MG50.A3耐大环类脂类的志贺菌MG50.81耐多粘菌素类铜绿假单胞菌MG50.A2耐三代头孢菌素的志贺菌MG50.4耐药幽门螺杆菌MG50.4Y其他特指的耐药幽门螺杆菌MG50.4Z未特指的耐药幽门螺杆菌MG50.63耐氟喹诺酮的淋球菌MG50.B耐药弧菌MG50.BY其他耐药弧菌MG50.BZ未特指的耐药弧菌MG50.22耐三代头孢菌素的大肠埃希菌MG50.2耐药大肠埃希菌MG50.2Y其他耐药大肠埃希菌MG50.2Z未特指的耐药大肠埃希菌MG50.52耐三代头孢菌素的肺炎克雷伯菌MG50.27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MG50.00耐四环素的鲍曼不动杆菌MG55 检出耐药寄生虫
MG55.Y检出其他特指的耐药寄生虫MG55.Z检出未特指的耐药寄生虫MG55.0耐青蒿素的恶性疟原虫MG51 检出耐药革兰氏阳性菌
MG51.01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G51.0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G51.0Y其他特指的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G51.0Z未特指的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G51.02青霉素酶稳定的耐β内酰胺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G51.00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G51.Y检出其他特指的革兰氏阳性菌MG51.Z检出未特指的革兰氏阳性菌MG51.2耐药肠球菌MG51.2Y其他耐药肠球菌MG51.2Z未特指的耐药肠球菌MG51.20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MG51.11耐磺胺类或甲氧苄氨嘧啶的肺炎链球菌MG51.1耐药的肺炎链球菌MG51.1Y其他耐药肺炎链球菌MG51.1Z未特指的耐药肺炎链球菌MG51.10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MG51.12耐三代头孢菌素的肺炎链球菌MG51.12检出其他耐药微生物MG51.12检出未特指的耐药微生物MG53 检出耐药病毒
MG53.0耐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MG53.Y检出其他特指的耐药病毒MG53.Z检出未特指的耐药病毒MG52 检出耐药非革兰氏阴性非革兰氏阳性菌
MG52.01耐药的非结核分枝杆菌MG52.02广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MG52.Y检出其他特指的非革兰氏阴性非革兰氏阳性菌MG52.Z检出未特指的非革兰氏阴性非革兰氏阳性菌MG52.0耐药分枝杆菌MG52.0Y其他特指的耐药分枝杆菌MG52.0Z未特指的耐药分枝杆菌MG52.00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G52.00检出耐多药微生物MG52.00检出耐药真菌脑膜炎球菌病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脑膜炎球菌病是由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该病主要包括两种主要临床类型: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和脑膜炎球菌败血症。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是指脑膜和脑脊液的化脓性炎症,而脑膜炎球菌败血症是细菌侵入血液引发的全身性感染,可迅速进展为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及多器官衰竭。
病因学特征
-
病原体特性:
- 脑膜炎奈瑟菌为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属于奈瑟菌属。其传染性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密切接触(如共处密闭空间、口鼻分泌物接触)传播。
- 根据荚膜多糖抗原差异分为13个血清群,其中A、B、C、W、X和Y群为主要的致病血清群。
-
感染机制:
- 侵袭性因素:细菌通过菌毛黏附于鼻咽部黏膜上皮细胞,荚膜多糖可抵抗宿主吞噬作用,外膜蛋白(如PorA、PorB)协助穿透黏膜屏障进入血液循环。
- 毒素作用:细菌裂解释放内毒素(脂寡糖,LOS),激活炎症介质(如TNF-α、IL-1β),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和血管内皮损伤。
- 免疫逃逸:荚膜多糖抑制补体介导的杀菌作用,部分菌株表达IgA蛋白酶破坏黏膜免疫球蛋白。
-
易感人群:
- 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1岁婴儿)和15-25岁青少年为高发人群,与免疫系统成熟度及暴露风险相关。
- 免疫功能缺陷者(如无脾、补体缺陷、HIV感染者)感染后重症风险显著增高。
- 人群密集场所(如军营、寄宿学校)易发生聚集性疫情。
病理机制
-
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
- 细菌经鼻咽部侵入血流形成菌血症,突破血脑屏障后定植于蛛网膜下腔,引发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脑膜化脓性炎症。
- 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的发热、剧烈头痛、颈项强直、畏光及意识改变。并发症包括脑水肿、脑疝及听力损害。
-
脑膜炎球菌败血症:
- 细菌在血液中快速增殖并释放大量内毒素,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微循环障碍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 特征性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压之不褪色)、四肢厥冷、低血压及休克。暴发型败血症可合并Waterhouse-Friderichsen综合征(双侧肾上腺出血伴休克)。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突发高热(常>39℃)、剧烈头痛(镇痛药难以缓解)、喷射性呕吐、意识模糊或谵妄。约50%病例在病程12-36小时内出现瘀点样皮疹。
- 脑膜炎球菌败血症:寒战、高热、皮肤瘀斑迅速扩大(可融合成片)、肢端发绀、少尿及呼吸急促。休克患者可出现意识丧失和抽搐。
-
体征:
- 脑膜刺激征:颈抵抗、Kernig征(仰卧屈髋时伸膝受限)和Brudzinski征(屈颈时双侧髋膝反射性屈曲)阳性。
- 循环衰竭征: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脉搏细速、血压进行性下降。
- 皮肤黏膜表现:瘀点瘀斑多先见于下肢和受压部位,严重者出现皮肤坏死。
参考文献:《Mandell, Douglas, and Bennett's Principles of Infectious Diseases》、世界卫生组织《脑膜炎球菌疫苗立场文件》。
请注意,以上内容基于现有可靠资料整理,确保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