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右上角的智齿出现长歪、无法正常萌出的情况(医学上称为“阻生齿”),可能会引发多种口腔健康问题。现在很多人颌骨发育空间不足,但牙齿数量并未减少,约70%的智齿无法正常长出,尤其是右上角的智齿,因位置和结构特殊,更容易歪着生长形成危险角度。这种异常生长会持续摩擦周围软组织,临床上因这类问题就诊的病例每年都在增加。
异常智齿的三大健康威胁
1. 创伤性溃疡反复出现
长歪的智齿与脸颊内侧黏膜会形成尖锐摩擦面,吃饭时反复摩擦容易磨破黏膜。研究发现,这类患者患创伤性溃疡的风险显著更高,溃疡面还容易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部分患者的溃疡面甚至会有细菌异常增殖,需警惕继发感染。
2. 咬合和关节功能紊乱
异常萌出的智齿会打乱正常咬合关系,迫使咀嚼肌肉额外收缩“代偿”。长期如此可能引发颞下颌关节问题,比如嚼东西时肌肉发酸、关节弹响。跟踪研究显示,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患者咀嚼效率下降的情况会越来越明显。
3. 牙周环境变差,邻牙遭殃
若智齿倾斜超过45度,刷牙很难清洁到死角,菌斑堆积量是正常牙齿的2倍以上。这种局部环境会促进有害细菌繁殖,增加旁边牙齿蛀牙、牙周发炎的风险。临床上检查发现,这些部位的牙周袋(牙龈与牙齿间的缝隙)常常比正常情况深。
什么时候该及时看医生?
根据最新版《阻生齿诊疗指南》,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尽快就诊评估:
- 溃疡面持续2周以上不愈合;
- 频繁咬到脸颊,影响吃饭、说话;
- 旁边的牙齿出现牙龈退缩(牙龈往牙根方向缩)或敏感(怕酸怕冷);
- 拍牙片显示智齿牙根发育完成2/3以上。
要注意,有些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牙周已经悄悄被破坏,建议定期拍全景牙片筛查。拔牙时机需结合全身健康(比如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口腔局部情况(比如牙龈有没有发炎)来定,临床上发现唾液分泌旺盛时拔牙,伤口恢复会更快。
不同倾斜程度,怎么治?
医生会根据智齿倾斜的角度,采用“阶梯式”治疗:
- 轻度倾斜(<30°):定期做专业洗牙,配合正畸治疗调整智齿角度;
- 中度倾斜(30-60°):定制个性化咬合垫(垫在牙齿间),减少黏膜摩擦,定期复查;
- 重度倾斜(>60°):考虑微创拔牙,用三维影像精准定位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降低风险;
- 已经造成损伤(比如溃疡老不好、邻牙蛀牙):及时拔掉智齿,术后用辅助方法促进黏膜修复。
术后恢复要注意这些
拔完牙的恢复期,做好3点帮伤口快点好:
- 用“冷敷+热敷”交替法:术后前24小时冷敷(用冰袋裹毛巾敷脸),之后改热敷,控制肿胀;
- 用含酶的口腔清洁剂:能更好地清除菌斑,避免伤口感染;
- 补充营养:吃够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适当补点能促进组织修复的营养素(比如维生素C、锌)。
总的来说,右上角长歪的智齿看似“小问题”,实则可能引发溃疡、关节痛、邻牙蛀牙等麻烦。大家平时要多留意口腔状况,比如有没有频繁咬颊、溃疡老不好,一旦出现赶紧找医生。医生会根据智齿情况选合适的治疗方法,术后做好护理,才能避免更多问题,尽快恢复口腔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