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别慌!5大真相揭秘口腔健康警报

健康科普 / 身体与疾病2025-11-09 10:28:13 - 阅读时长3分钟 - 1050字
牙龈出血多与口腔卫生或全身疾病相关,而非直接等同口腔癌。通过分析牙周炎、刷牙方式、血液疾病、药物影响及口腔癌等5类诱因,提供科学应对策略,帮助公众正确识别健康风险信号。
牙龈出血牙周炎血友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口腔溃疡刷牙方法抗凝药物牙结石维生素C缺乏牙龈萎缩
牙龈出血别慌!5大真相揭秘口腔健康警报

牙龈出血是大家常遇到的情况,背后可能藏着局部口腔问题或全身健康信号。接下来我们梳理五大常见诱因,帮大家搞清楚原因。

牙周炎:最常见的出血“元凶”

牙菌斑不断堆积在牙齿和牙龈缝隙里,是牙龈出血最主要的原因——约80%的牙龈出血都和牙周炎有关。这些细菌产生的毒素会破坏牙龈结缔组织,让毛细血管变脆弱、容易破裂,所以刷牙、咬硬东西时很容易出血,还会跟着长牙结石。一般做了系统性牙周治疗(比如深层清洁牙龈下的脏东西),75%的人出血情况能减少一半以上。

机械性损伤:刷牙方法错了也会“刷出”血

很多人牙龈出血是“自己作的”——横向刷牙、用力太猛的情况占了门诊的60%以上。横着刷牙对牙龈的摩擦力是竖着刷的3倍,时间长了会把牙龈刷得退缩、变敏感。推荐用“改良巴氏刷牙法”:牙刷和牙面呈45度角,小幅度震颤着刷牙龈和牙齿交界的“龈沟”,每次刷够2-3分钟。坚持3个月,能把牙菌斑多清掉40%,出血也会明显减少。

全身疾病:牙龈出血可能是“健康警报”

有些全身病会先从牙龈出血“露马脚”。比如血友病患者因为凝血因子少,牙龈出血时间能达到正常人的3-5倍;白血病患者因为血小板减少,会出现“自发性渗血”——没碰也会流血,牙龈上还会有小瘀点、瘀斑。如果牙龈出血老不好,或者出血超过10分钟、牙龈颜色发暗/发白、身上莫名出现瘀斑,一定要赶紧去医院查全身情况。

药物影响:吃这些药要做好口腔护理

吃抗血小板(比如阿司匹林)或抗凝药的人,牙龈出血风险会变高——这些药会让凝血变慢。用药期间要注意:选软毛牙刷(刷毛直径不超过0.15毫米),保持口腔湿润(别老觉得口干),定期查INR值(医生会帮你控制在2-3之间)。要是想调整药量,一定要找医生,自己绝对不能乱停或乱加药。

口腔癌:少数但要警惕的“危险信号”

虽然口腔癌导致的牙龈出血不到5%,但特征很明显,别忽视:比如牙龈上有超过2厘米的“无痛溃疡”,边缘像火山口一样凸起来,摸起来硬硬的;90%的患者有长期抽烟、喝酒的习惯,脖子或下巴还能摸到肿大的淋巴结。教大家“四步自检法”:①看脸两边是不是对称;②用手指摸牙龈、脸颊有没有硬肿块;③看溃疡边缘是不是整齐、有没有“翻起来”;④张嘴试试有没有困难。有这些情况一定要做病理检查,才能确诊是不是癌症。

总之,牙龈出血不是“小毛病”,可能是口腔清洁不到位、刷牙方法错了,也可能是全身病、药物影响,甚至少数情况是癌症信号。如果经常出血、出血不止,或者伴随牙龈肿、痛、身上有瘀斑,一定要及时找医生检查——早明确原因,才能早解决问题。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