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发展到急性发作时,往往会出现牙龈红肿、剧烈疼痛,甚至牙周袋(牙龈与牙齿间的缝隙)积脓的情况。这时候需要及时缓解不适,后续还得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预防,避免病情反复或加重。
牙周炎化脓的紧急处理措施
当牙龈肿疼得厉害时,先做这2步快速缓解:
- 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冲牙周袋
用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轮流冲洗有脓的牙周袋(就是牙龈鼓包、有脓的部位)。冲的时候把液体对着牙龈与牙齿的缝隙,保持45度角,让液体渗到龈沟深部,这样能冲掉脓液、食物残渣和部分细菌。注意冲的力气别太大,以免伤到周围牙龈。 - 用碘伏涂牙龈边缘消毒
冲完后,用碘伏薄薄地涂在牙龈边缘,形成一层抑制细菌的保护膜。别用含酒精的漱口水,不然会刺激肿疼的牙龈,加重不适。
急性感染期的抗菌处理
急性发作时,是否需要抗菌治疗得由医生判断,一定要遵医嘱。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孕妇等特殊人群,用药前必须经医生评估。如果用了抗菌类漱口水,要按说明含漱足够时间(比如每次含1分钟以上);若用益生菌调节口腔菌群,得和抗菌药物间隔2小时以上,避免互相影响。
急性期后的系统治疗
等肿疼缓解,一定要做专业牙周治疗解决根源问题:
- 清理牙龈下的牙石
医生会用超声设备刮除牙龈下的牙石,重点处理牙齿分叉等难清洁的区域——这些地方最容易藏污纳垢,是牙周炎的“重灾区”。 - 局部放抗菌凝胶
在牙周袋里放一点能缓慢释放药物的凝胶,持续杀死残留细菌,防止炎症反复。 - 修复受损牙槽骨
如果牙槽骨(牙齿周围的支撑骨)吸收严重,可能需要骨引导再生技术,帮助牙槽骨重新生长,支撑牙齿。
研究显示,完成系统治疗后,每3-6个月定期回医院维护(比如清理牙石、检查牙周袋),能显著降低复发风险。后槽牙区域要用牙缝刷加强清洁,这里是牙周病的高发区。
长期预防:不让牙周炎再发作
要彻底远离化脓问题,得坚持日常预防:
- 正确刷牙+用牙线
用巴氏刷牙法,每天早晚各刷3分钟,刷的时候要覆盖牙龈沟。刷完用牙线清理牙齿邻面(牙缝),别让食物残渣残留。牙龈敏感的人选软毛牙刷,用圆弧刷法(轻轻画圈)更舒服;电动牙刷带计时功能的话,能帮着刷够时间,清洁更到位。 - 调整饮食
少吃精制糖(比如奶茶、蛋糕、可乐里的添加糖)——糖会让口腔细菌大量繁殖。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粗粮),能促进唾液分泌,唾液里的酶能清洁口腔、抑制细菌。 - 戒烟
吸烟者牙周炎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很多,而且抽烟会影响牙龈血液循环,延缓伤口愈合。戒烟6个月后,牙龈红肿、出血的情况会明显改善。 - 缓解压力
长期精神紧张会降低身体免疫力,让口腔黏膜抵抗力变弱,更容易被细菌感染。试试正念冥想、深呼吸或运动,帮着释放压力。 - 定期做牙周检查
每半年去口腔科做一次牙周探诊——医生用探针测牙周袋深度(正常不超过3毫米),能早期发现牙周袋变深、牙龈萎缩等问题,早处理就不会发展到化脓的程度。
其实很多成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但只要出现化脓、肿痛时及时紧急处理,之后跟着医生做系统治疗,再坚持上述预防习惯,就能把病情控制住,不让它变严重。牙周健康是牙齿长寿的关键,早重视、早行动才是最有效的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