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横着长就像口腔里的“违章建筑”,不仅会破坏旁边牙齿的结构,还容易变成细菌滋生的“温床”。这种长歪的智齿叫阻生智齿,据临床数据,约70%的成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智齿萌出异常——当智齿发育时被骨头或旁边的牙挡住,会形成藏细菌的“小口袋”(牙周袋),引发冠周炎,表现为牙龈肿、张不开嘴、嚼东西疼,严重的还会发烧。现在口腔医学有一套阶梯式解决办法,帮大家应对这个问题。
药物控制:别随便用,把握“度”是关键
如果智齿周围牙龈已经红、肿、痛,医生可能会用药物暂时控制感染。比如用广谱抗生素加针对厌氧菌的药物,能清除大部分致病菌,但要注意别乱用药,不然可能影响肠道菌群平衡;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制剂,连续用别超过3天,避免给肝肾增加负担;含氯己定的抗菌漱口水能抑制牙菌斑,但每天用不超过3次,每次含1分钟就行,长期用可能让牙齿变色。
专业清洁:比在家漱口更“精准”
冠周冲洗就像给口腔里的“脏口袋”做深度清洁——医生会用生理盐水和过氧化氢交替冲,利用气泡的冲击力把盲袋里的细菌膜冲掉。研究发现,配合超声波洁牙的患者,炎症消得比只用药物的快40%。在家可以用37-40℃的温盐水辅助清洁,但水温别超过50℃(容易烫伤黏膜),含漱时轻一点,别刺激伤口。
拔牙:不是想拔就拔,得看“指征”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建议找医生拔牙:冠周炎反复犯,已经把旁边牙的牙槽骨“啃”坏了;把旁边的第二磨牙顶出蛀牙了;长出牙囊肿或者颌骨鼓起来。现在微创拔牙用超声骨刀和微创工具,伤口能控制在5毫米以内,恢复更快。术后要按医生说的冰敷、加压止血,用软毛牙刷别蹭到伤口;女性要避开月经期,因为经期凝血功能不稳定,容易术后出血。
预防:早监测、勤护理,减少麻烦
其实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每半年到一年拍次全景牙片,监测智齿长的方向;用牙线清理后槽牙的牙缝,别让食物残渣藏进去;别咬太硬的东西(比如坚果、硬糖),防止牙齿裂开;每天睡够7小时,帮助口腔黏膜修复。如果疼超过3天或者发烧,一定要赶紧去正规医院,别自己长期吃抗生素(容易产生耐药性)。
最后要提醒的是,所有治疗都得让专业医生评估后再做——比如局部冲洗要根据牙周袋深度调压力,拔牙后的伤口愈合和全身健康有关(比如糖尿病患者要把血糖控制在8.8mmol/L以下才能做)。跟着医生的标准化流程来,能大大减少阻生智齿的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