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左下腹总隐隐作痛,排便时还带着鲜红色血和透明胶冻样的粘液,得警惕直肠炎——这是肠道在发“红色警报”,提示要及时找专业医生评估。
直肠炎的表现和为什么会这样
直肠发炎主要是直肠黏膜充血、肿起来了,会带来三个典型问题:
- 黏膜“保护墙”破了:发炎的黏膜血管变脆弱,还会形成小溃疡,所以排便时会带出鲜红色的血和粘液。
- 肠道“乱指挥”:炎症刺激直肠肌肉抽筋,会一阵阵左下腹绞痛,还会打乱排便规律,一会儿拉肚子一会儿便秘。
- 神经“太敏感”:炎症会释放“痛觉信号”,刺激神经末梢,疼起来从隐隐作痛到像刀割一样,排便时更明显。
别把直肠炎和这些病搞混
有便血时,得区分开:
- 直肠炎:持续左下腹疼+鲜血+粘液,症状超过2周;
- 肛裂:排便时像被撕裂一样疼,血少且鲜红,没有粘液;
- 痔疮:便后滴血或喷血,肛门有肉球掉出来,不肚子痛;
- 肠道肿瘤:中老年人多见,还会瘦、大便变细(比如从圆柱形变成细条),血是暗红色的。
这些情况得立刻去医院
出现以下症状,别耽误,马上就医:
- 短时间内出血量突然变多,有血块或像“洗肉水”一样的便;
- 肚子痛越来越厉害,吃止痛药也没用;
- 体温一直超过38.5℃;
- 一天排便次数突然涨到10次以上;
- 口干、皮肤皱巴巴的,像脱水了。
怎么诊断和治
确诊后要综合治疗:
- 先查清楚:
- 结肠镜检查:直接看直肠黏膜有没有充血、肿起来或烂掉;
- 实验室检查:查大便常规、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血沉);
- 感染筛查:排除细菌、寄生虫等感染。
- 药物治疗:
- 5-氨基水杨酸制剂:是基础治疗药,得听医生的;
- 糖皮质激素:急性期用来控制严重炎症;
- 免疫调节剂:难治的病例得找专科医生开。
- 生活上得注意:
- 吃什么:急性期吃少渣的食物(比如粥、软面条),别吃辣的、刺激的;恢复后慢慢加可溶性纤维(比如燕麦、香蕉);
- 排便习惯:每天定时去厕所,别憋着也别蹲太久;
- 放松心情:用正念冥想、深呼吸之类的办法缓解压力,别太焦虑;
- 定期复查:做结肠镜看黏膜有没有长好。
缓解期怎么养
症状好转后,也不能掉以轻心:
- 饮食慢慢过渡:从流质(比如米汤、藕粉)到软食(比如馒头、蒸蛋),别吃芹菜、玉米这类粗纤维的;
- 记症状日记:写下吃了什么、做了什么之后有没有不舒服,找规律;
- 别熬夜:保证每天睡够7-8小时,避免免疫力下降;
- 定期复查:每6-12个月做一次结肠镜,看看恢复情况。
肠道健康和全身免疫力关系很大,要是肠道症状(比如腹痛、便血、粘液便)持续超过2周,一定要及时找消化科医生评估。只要科学治疗、好好管理,大多数人都能缓解症状,让直肠黏膜慢慢长好。记住,所有治疗方案都得听专科医生的,别自己乱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