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牙痛时会习惯性吃抗生素,但其实抗生素不是“牙痛万能药”——用错了不仅治不好,还会让细菌产生耐药性,反而更麻烦。得先搞清楚抗生素在口腔感染里的“正确打开方式”。
抗生素不是治牙痛的“万能药”
头孢丙烯是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它只对细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问题有用。有数据显示,32%-38%的牙痛患者用抗生素时犯了错:比如吃冷酸食物就疼的牙本质敏感、牙龈萎缩导致的牙痛,这些不是细菌搞的鬼,用抗生素完全没用,反而浪费药物还可能有副作用。
怎么判断牙痛需要用抗生素?
不是所有牙痛都要用抗生素,得看有没有细菌感染的典型症状:一是持续性跳着疼,疼得厉害(比如满分10分能打6分以上);二是牙龈或脸肿出包,包的大小超过1cm;三是张不开嘴,能张开的缝隙小于3cm(差不多一根手指宽)。再加上拍牙片看到智齿周围骨头有溶解,或者牙根尖有阴影,还有验血发现白细胞超过10×10⁹/L——符合2个及以上这些情况,才需要用抗生素。
为什么有时候要联合用两种抗生素?
有些复杂的口腔感染是“混合菌”在搞事,比如有脆弱拟杆菌这类厌氧菌,这时候单用头孢丙烯不够,得加上甲硝唑。头孢丙烯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甲硝唑专门对付厌氧菌,俩一起用能覆盖92%的口腔常见致病菌,效果更全。
用抗生素时这些事千万不能做!
用头孢丙烯这类抗生素时,最危险的是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率约4.7%)——用药期间不能喝酒,连含酒精的饮料、外用药都不行,不然会头晕、心慌,严重的会休克。还有,别吃辣椒等刺激性食物,会让炎症更厉害,伤口好得慢。
用抗生素要守这3条规矩
- 个体化用药:医生会根据你的体重来调量,不是所有人都用一样的药;
- 别提前停药:就算疼轻了,也得再用48-72小时,总疗程一般不超过7天——不然细菌没杀彻底,容易复发;
- 注意观察反应:每天记着疼的程度,有没有起皮疹、呕吐等情况,如果用了3天还没好转,得赶紧找医生再看看。
光用抗生素不够,这些辅助方法要跟上
用抗生素的同时,得配合机械清洁:比如用氯己定含漱液漱口,能减少口腔里的细菌菌斑;局部冷敷(比如用冰袋敷肿的位置),能减轻肿疼,但如果敷了之后牙更疼,就别敷了。
别让抗生素变“没用的药”——耐药防控
世卫组织2023年的报告说,口腔里的链球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已经升到17.5%——再乱用药,以后这些抗生素可能就“失效”了。建议各地建立口腔细菌的耐药数据库,用“药敏试验”来指导选哪种抗生素。另外,别自己留着剩下的抗生素下次用,剩下的药得交给药店或医院等专业机构回收。
抗生素是治细菌性牙痛的“好帮手”,但得用对——先判断是不是细菌感染,遵医嘱用药,配合辅助治疗,还要注意防控耐药。只有这样,才能既治好牙痛,又不让抗生素变成“没用的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