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巴位置要是肿了还疼,可能是身体在给你发健康信号。淋巴结是免疫系统的“哨兵”,碰到病原体入侵就会肿大提醒你,要是颌下的淋巴结肿了,通常说明口腔里藏着没被注意到的炎症,得重视起来。
口腔炎症的三大主要诱因
口腔里有很多微生物,本来和我们的免疫力保持着平衡,一旦这个平衡被打破,就可能出现问题:
- 智齿冠周炎 智齿(第三磨牙)长出来的时候,牙龈和牙冠之间会形成一个“盲袋”,容易塞食物残渣,变成细菌繁殖的“温床”。会出现智齿周围红肿、疼、发热,还可能张不开嘴,下巴下面的淋巴结也会肿。
- 根尖周炎 蛀牙没及时治,细菌会钻进牙髓,引起没法逆转的炎症。感染扩散到牙根尖周围组织,就会变成急性化脓性炎症,咬东西的时候特别疼,附近的淋巴结也会跟着肿起来。
- 慢性牙周炎 牙菌斑长期附着在牙齿上,牙龈炎会慢慢变成更严重的牙周病。炎症一直在的话,会导致牙槽骨被吸收,还可能通过血液影响全身健康,而且它发展得很隐蔽,容易被忽略。
科学护理的三大防护维度
保持口腔卫生得有一套系统的方法:
- 机械清洁优化方案 用改良Bass刷牙法——牙刷和牙龈成45度角,轻轻用力刷,再用含氟牙膏增强牙釉质。牙齿挤在一起的人,用旋转振荡模式的电动牙刷能刷得更干净,要选符合ISO标准的软毛刷头。
- 邻面清洁技术规范 每天用牙线清洁牙齿之间的缝隙,用“C”字形贴住牙面的动作把菌斑刮掉。牙缝大的人可以用牙间刷,刷的时候别太用力,不然会弄伤牙龈。最好吃完东西就清洁,减少食物塞在牙缝里引起的炎症。
- 化学辅助清洁要点 含氯己定的抗菌漱口水可以辅助清洁,用的时候得按说明书来。每周用不超过3次,不然会让牙齿染色,最好在刷完牙、用了牙线之后用,抑菌效果更好。
就诊指征与专业干预
如果有下面这些情况,得赶紧去看医生:
- 淋巴结肿了超过3天,还发烧;
- 牙龈长了脓肿,或者疼得一跳一跳的;
- 张不开嘴,没法吃饭、说话;
- 脸两边都肿了,而且越肿越大。
医生会根据情况做这些治疗:
- 处理有问题的牙齿:蛀牙要补,严重的根尖周炎得做根管治疗或者拔牙;
- 抗感染:根据感染情况,要么局部冲洗,要么用抗生素(得听医生的);
- 物理治疗:用超声波洁牙去掉牙石,或者用激光帮助组织修复。
预防保健的长期策略
要长期保持口腔健康,得做好这几点:
- 定期查口腔: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全景牙片和牙周检查;
- 管好嘴:少吃精制糖,多吃膳食纤维多的食物,促进唾液分泌;
- 改坏习惯:别只用一边牙吃饭,纠正用嘴呼吸的毛病;
- 特殊人群护理:戴牙套的人要用专用清洁工具,戴假牙的人每天要把假牙泡着消毒。
总的来说,下巴肿胀疼痛大多和口腔炎症有关,及时做好日常护理、注意就诊信号,再加上长期的预防保健,才能守住口腔健康,避免小问题变成大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