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皮肤突然出现没有明显原因的紫色斑块,要警惕一种叫“紫癜”的出血性疾病。这种皮下出血其实是血管结构、血小板功能或者凝血机制出问题的信号,根据表现和发病原因主要分为三类。
紫癜的病理分类与特征
血管性紫癜
主要是血管壁的完整性出了问题,导致毛细血管变得更脆弱。单纯性紫癜多发生在女性下肢,常常伴随毛细血管扩张,哪怕是轻微外力碰撞都可能引发出血。比如维生素C缺乏会让血管更脆,平时可以多吃含维生素C的食物补够量。
血小板异常性紫癜
要么是血小板数量少了,要么是功能不好,导致止血能力下降,比如常见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表现是皮肤有瘀点瘀斑,还可能伴随牙龈、鼻子等黏膜出血,查血常规能发现血小板计数异常。像阿司匹林这类药物可能影响血小板功能,看病时要告诉医生最近吃了什么药。
凝血障碍性紫癜
主要是凝血因子合成有问题或者缺了,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典型表现是深部组织有血肿或者关节腔出血。比如维生素K缺乏会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长期用抗生素可能破坏肠道菌群,进而导致维生素K不够;血友病患者则是因为天生缺少Ⅷ或Ⅸ因子。
临床诊断要点
医生一般会通过三步来区分原因:
- 看皮疹特征:观察皮疹是不是鼓起来的、分布对不对称、痒不痒?比如过敏性紫癜通常是对称分布的;
- 分析出血表现:记录牙龈出血持续多久,有没有血尿、黑便这些内脏出血的迹象;
- 追溯遗传和用药史:问家里有没有人有出血性疾病,最近有没有吃抗凝药之类的药物。
日常管理策略
日常做好四件事能降低出血风险:
- 补充营养:多吃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深绿色蔬菜能补维生素K;
- 选对运动:可以选游泳、瑜伽这类对身体冲击小的运动,别做对抗性强的活动;
- 注意用药:别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比如非甾体抗炎药;
- 定期监测:定期查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把每次出血的情况记下来。
急诊预警信号
出现以下情况要立即去医院:
- 皮下瘀斑在24小时内扩大超过5平方厘米;
- 伴随视觉模糊、剧烈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
- 女性月经量特别多,每小时都能浸透卫生巾;
- 关节肿了而且动不了,可能是关节腔出血。
紫癜是很重要的身体警示信号,说明需要全面检查止血和凝血功能。如果不明原因的紫斑持续超过2周,一定要去医院做专业检查,通过规范治疗明确原因,制定适合自己的防治方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及时处理异常出血,是控制病情发展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