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门牙出现剧烈疼痛,咬东西还觉得不舒服时,可能是根尖周炎在作祟——这种问题会连累牙髓一起出状况。现在通过根管治疗能有效挽救受损的牙齿,整个过程主要有四个关键步骤,再加上全程的护理和管理,就能帮牙齿慢慢恢复。
开髓引流:给炎症“开个出口”
牙髓发炎时,根尖周围的压力会突然升高,疼得厉害。这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引流”——牙医会用显微设备在牙齿的咬合面钻一个细小的通道,把里面积聚的炎性渗出液放出来。就像疏通堵了的下水道一样,压力一释放,剧烈的疼痛很快就能缓解。有数据显示,及时做引流的话,85%以上的人在24小时内疼痛就能明显减轻。
根管预备:把感染的“脏东西”清干净
接下来要用镍钛合金的器械配合超声设备,对根管系统进行全方位清洁。显微技术能把根管放大40倍,就算是直径0.1毫米以下的侧面细小根管,里面的坏死组织和细菌膜也能清干净。清洁的时候还会用次氯酸钠溶液冲洗,把有机残留物溶解掉,尽量把感染源降到最低。这一步得特别注意器械的长度,不能超出根尖孔,不然反而会造成二次损伤。
根管消毒:彻底“杀菌”还能帮组织修复
然后会在根管里放氢氧化钙之类的抗菌糊剂,封上1-2周。这种糊剂是强碱性的,能杀死残留的细菌。现在还有新型的生物活性材料,不仅能持续抗菌,还能促进根尖周围的组织再生修复。研究发现,要是加上氯己定凝胶一起用,根管里的细菌量能降到治疗前的0.1%-0.5%。
根管充填:给牙齿“封好门”
等炎症消得差不多了,就用热牙胶垂直加压的方法把根管填满。现在常用生物陶瓷类材料,它和人体组织的相容性好,还能防止细菌渗进去。充填的时候要确保材料紧紧贴住根管壁,用X线检查确认填得够密之后,通常还需要做个牙冠,保护剩下的脆弱牙体。
全程管理:让治疗效果更稳
整个治疗需要来2-4次,间隔时间要看炎症的轻重。术后6个月、1年要拍X光片复查,看看根尖周围的骨头有没有长好。建议每年做一次口腔全景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刚做完的几天可能会有点咬东西不舒服,这是正常的修复反应,要是持续肿或者疼得厉害,一定要赶紧回来找医生。
现在的技术进步让治疗成功率提高了不少:比如锥形束CT(CBCT)能精准看出根管的形状有没有变异;用显微超声技术疏通钙化的根管,成功率能到78%以上;用MTA生物材料做根尖屏障,成功率有92%;还有再生性牙髓治疗,能保留一部分牙髓的活性。
患者自己也要注意配合:治疗期间别用患侧咬硬东西,尽量吃软的;刷牙用软毛牙刷,配合0.12%氯己定漱口水;治疗时用橡皮障隔离牙齿,别牵拉嘴巴导致器械掉下来;充填完2小时内别吃东西,48小时内别吃太烫的。
规范治疗的话,根尖周炎的牙齿5年留存率能到88%-95%。要是治疗失败,大多是因为漏了根管、充填得不够紧密或者又长了蛀牙。所以建议找有显微设备的专业机构做,这样能保证治疗质量。
根尖周炎导致的门牙疼不用怕,根管治疗通过开髓引流、清洁根管、消毒杀菌、充填封闭这几步,再加上全程的护理,就能帮牙齿“起死回生”。只要配合医生做好每一步,大部分牙齿都能保留下来,恢复正常的咬东西功能——毕竟,自己的牙齿比什么都好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