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出血别大意!这3个原因你必须知道

健康科普 / 防患于未然2025-11-09 15:17:32 - 阅读时长3分钟 - 1036字
通过分析牙龈出血的三大核心诱因,结合最新口腔医学研究成果,提供科学有效的日常护理方案,帮助读者建立正确的口腔健康管理认知体系。
牙龈出血牙周炎牙结石牙刷选择牙菌斑龈下刮治生物膜牙龈萎缩口腔卫生口腔微生态
刷牙出血别大意!这3个原因你必须知道

刷牙时牙龈渗血是很多人都遇到过的口腔问题,据统计,89.3%的成年人都有过这种情况,其中72%和牙周疾病有关。这种看似轻微的症状,可能是多种口腔问题的早期信号,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牙周炎:牙龈出血的主要“凶手”

牙周炎是牙齿表面牙菌斑里的细菌引起的——这些细菌会形成一层特别黏的“生物膜”,牢牢贴在牙齿上。像牙龈卟啉单胞菌这类细菌,会分泌有害物质破坏牙周组织,导致牙周袋变深(正常不超过3毫米)。刚开始可能只有轻轻刷牙就渗血的情况,但这时牙槽骨可能已经开始不可逆的吸收了(就是被慢慢“侵蚀”,没法恢复)。

牙结石:让牙周问题变严重的“加速器”

牙菌斑会慢慢钙化变成牙结石,这个过程是一直持续的。研究发现,牙龈下面的牙结石每多1立方毫米,得牙周炎的风险就上升47%。这些粗糙的牙结石会一直刺激牙龈,让牙龈里的毛细血管变得脆弱,稍微碰一下(比如刷牙、咬硬物)就会出血。后牙内侧、牙缝这些不好清洁的地方,最容易堆牙结石。

牙刷选不对,也会伤牙龈

刷毛的硬度和牙龈健康关系很大。市面上符合软毛标准(刷毛直径不超过0.2毫米)的牙刷大概占63%,如果用硬毛牙刷再加上错误的“横刷法”,很容易把牙龈刷得萎缩,还会磨损牙釉质。建议用“改良Bass刷牙法”:把刷头斜45度压在牙龈和牙齿交界的“牙龈沟”里,小幅度轻轻震颤着刷每个牙面——这样既能刷干净牙缝和牙龈沟里的菌斑,又不容易伤牙龈。

牙龈出血了,这样应对更有效

  1. 先观察出血情况:记一下是哪几颗牙老出血,用菌斑显示剂(能把没刷掉的菌斑染成颜色)看看是不是刷牙没到位;2. 升级清洁工具:用声波震动牙刷加牙缝刷,清洁效率比普通牙刷高约40%,能刷到后牙内侧、牙缝这些“清洁死角”;3. 找医生做专业治疗:比如龈下刮治(清理牙龈下面的牙结石和细菌),配合辅助治疗,能让牙周袋平均变浅2.1毫米;4. 调调口腔菌群:用含益生菌的漱口水,帮着维持口腔里的有益菌平衡,抑制有害菌繁殖。

如果牙龈出血持续超过7天,或者还伴着牙龈肿、口臭、牙齿松动,一定要及时去看牙医。按照最新的诊疗指南,建议每6-12个月做一次牙周检查(比如用探针测牙周袋深度)和拍片,早发现问题早处理。

日常护理还有几点要注意:别用牙签、尖锐的东西抠牙结石,容易划破牙龈;别长期用含抗菌成分的漱口水,会破坏口腔正常的细菌平衡;要是出血一直不好或者越来越严重,赶紧就诊。其实牙周健康就像汽车保养——定期检查比等出了问题再修管用多了,早重视、早维护,才能避免小出血变成大问题。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