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口水像吞刀片”的痛苦很多人都经历过,特别是夏秋季节。当喉咙里冒出灰白色疱疹,伴着明显灼痛感时,很可能是得了疱疹性咽峡炎。这种病虽然症状剧烈,但属于自限性疾病,通过科学护理大多能顺利康复。
病毒家族的“捣蛋鬼”揭秘
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罪魁祸首”主要是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A组及埃可病毒。这些病毒通过粪-口、飞沫,或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传播,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容易出现聚集性感染。病毒潜伏期通常3-5天,免疫力低下的人感染后症状会更重。
家庭护理自救指南
这种病平均病程7-10天,规范护理比盲目用药更重要:
- 缓解疼痛:喉咙痛时可含点冰块或喝口冰水,每次不超过5分钟,避免冻伤黏膜;
 - 调整饮食:吃温凉的流质食物(比如粥、汤),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帮助黏膜修复;
 - 清洁口腔:用0.9%的温盐水轻轻漱口,保持口腔干净及适宜酸碱度;
 - 改善环境:室内湿度保持50%-60%、温度22-26℃,避免干燥刺激喉咙。
 
这些情况必须去医院
出现以下症状要及时就诊:
- 持续高热超过72小时,或体温高于39.5℃;
 - 因咽不下东西导致尿量减少、口干舌燥(脱水表现);
 - 呼吸急促、声音嘶哑(气道受累);
 - 精神萎靡、一直睡不醒,或出现惊厥。 如果是婴幼儿,若不肯吃饭、流口水多、烦躁不安,建议24小时内就医评估。
 
关于中成药的那些事
用清热解毒类中成药要注意:
- 需辨证使用,体质偏寒的人慎用苦寒类药物;
 - 观察用药反应,部分制剂可能引起肠胃不适;
 - 建议作为辅助治疗,退热主要靠物理降温或对乙酰氨基酚等。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有效预防措施包括:
- 勤洗手:外出归来、如厕后用流动水按七步洗手法洗净;
 - 物品消毒:玩具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再用清水冲净;
 - 增强免疫力:每天户外活动30-60分钟,合理补充维生素D;
 - 流行季防护:避免去空气流通差的密闭场所,必要时戴口罩。
 
特别提醒:两类人群要当心
- 5岁以下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容易出现高热及并发症;
 - 免疫力低下者:比如慢性病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人,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疱疹性咽峡炎虽然疼得厉害,但多数是良性自限性疾病。只要护理规范、及时就医,预后通常良好。需要强调的是,若疼痛影响正常进食,或出现全身症状,一定要找专业医生帮忙。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才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