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尴尬?正埋头工作,突然肚子一阵绞痛,急急忙忙跑厕所,却只拉出带粘液的稀便,肛门还像被火烤一样灼痛。别先怪自己吃坏了东西,这可能是急性结肠炎在“报警”!作为消化内科门诊常见的急症,它正悄悄盯上都市人的肠道健康。
三大症状预警:你的肠道在“喊救命”
当肠道遭遇急性炎症袭击,身体会立刻发出“求救信号”。首先是全身的“不对劲”:大多会发38℃左右的中度烧,胃口突然没了,摸肚子时可能觉得局部硬邦邦的,像在“防御”似的。
最典型的是“总觉得拉不干净”——一天要跑10次以上厕所,拉出来的大多是混着粘液甚至血丝的稀便,肛门的灼热感一直消不下去,严重的连尿都受影响。
肛门周围的变化也能提示问题:炎症刺激会让肛门周围皮肤发红肿胀,医生做指检时能摸到直肠黏膜充血、肛门括约肌发紧,这些都是肠道在发炎的信号。
三大检查揭秘:看清肠道里的“真相”
面对这些危险信号,医生会用三类检查揭开肠道的“真面目”。CT仿真肠镜能拍出肠道的三维图像,0.5厘米以上的溃疡都能看得清,比传统X线钡餐辐射更小;电子肠镜是诊断的“金标准”——它有高清放大功能,能看清肠黏膜上的毛细血管,还能取一点组织做病理检查,准确区分炎症类型、有没有恶变;新型的肠道超声弹性成像更“无创”:能通过测量肠壁硬度,反映炎症的严重程度,查肠壁水肿比普通超声准40%,不用插管就能做。
三类人群警示:谁在危险边缘
有三类人要特别小心:长期熬夜导致免疫力下降的、爱吃生食(比如生鱼片、生蔬菜)的、滥用抗生素的——这些行为会破坏肠道的“保护屏障”,增加感染风险。
预防急性结肠炎要靠“日常功夫”:每天吃200克以上煮熟的十字花科蔬菜(比如西兰花、菜花),补充能帮黏膜修复的硫代葡萄糖苷;每天喝1500-2000毫升水,稀释肠道里的有害物质;每周做3次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慢跑),促进肠道蠕动。如果持续腹泻超过3天,或者拉出来的便里有肉眼可见的血,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做检查。
急性结肠炎虽然常见,但早发现、早干预很重要。记住这些“报警信号”,避开高危习惯,好好照顾肠道,才能让肠道保持健康,远离“肠”痛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