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和鼻窦炎,如何准确区分?

健康科普 / 识别与诊断2025-10-13 09:02:13 - 阅读时长4分钟 - 1511字
通过分析急性鼻炎与急性鼻窦炎的症状特征、病程发展差异及并发症风险,系统阐述科学护理方法和就医指征,帮助公众建立规范诊疗意识,降低炎症迁延风险。
急性鼻炎急性鼻窦炎鼻塞脓性鼻涕嗅觉减退头痛发热炎症扩散症状鉴别免疫力
鼻炎和鼻窦炎,如何准确区分?

急性鼻炎和急性鼻窦炎是生活中常见的鼻子问题,很多人会把它们弄混——比如都有鼻塞、流鼻涕,但其实两者的“内核”不一样:一个是病毒引起的“急性感冒鼻”,一个可能是细菌捣乱的“鼻窦发炎”。搞清楚它们的区别,学会怎么护理、什么时候该去医院,还有怎么预防,能帮我们少遭罪。

症状特征的临床鉴别

急性鼻炎一开始像鼻子“被刺激了”——鼻子痒、一阵一阵打喷嚏、流清水鼻涕;过两天鼻黏膜肿起来,鼻子就堵得慌,闻饭香、花香都没那么灵了。好在它能自己好,一般病毒感染后3-5天最难受,7-10天就能慢慢恢复。
急性鼻窦炎的典型表现是“黄脓鼻涕流不停”。如果是前面的鼻窦(比如额窦、上颌窦)发炎,额头或脸颊会钝钝地疼,早上起来疼得厉害,下午能轻点儿;大概3成的人还会牵连到牙齿疼,这时候得拍片子区分是牙病还是鼻窦炎。相比单纯鼻炎,鼻窦炎患者闻不到味道的情况多1倍,恢复也更慢。

病程演变的病理机制

急性鼻炎主要是鼻病毒这类上呼吸道病毒引起的,我们的免疫系统一般7-10天就能把病毒“打跑”。但如果鼻黏膜上的纤毛(帮着扫走病菌和鼻涕的“小刷子”)没力气干活了,病菌可能顺着鼻窦开口钻进鼻窦,变成细菌感染——大概7%的急性鼻炎会发展成急性鼻窦炎,其中最常见的细菌是肺炎链球菌,占了差不多一半。
鼻窦炎为啥容易拖?因为黏膜肿起来把鼻窦开口堵了超过2天,鼻窦里的氧气变少,厌氧菌(喜欢没氧气环境的细菌)就开始繁殖。如果症状超过10天还没好,85%的人可能有细菌感染,得小心变成慢性鼻窦炎——那可就更难好透了。

家庭护理的循证依据

用等渗盐水洗鼻子特别管用,能洗掉鼻子里20%-30%的病菌,每天洗2-3次就行。家里湿度保持在40%-60%,能让纤毛动得更有力(快15%),用加湿器就能调。如果烧到38.3℃以上,先物理降温(比如擦温水),再用非甾体抗炎药,但别用阿司匹林——不然可能让鼻黏膜血管扩张,反而加重鼻塞。
擤鼻涕要注意:别两个鼻孔一起擤!单侧轻轻擤,按住一侧鼻翼再擤,能让鼻腔压力降40%,大大减少得中耳炎的风险。早上起来先洗鼻子,能洗掉夜里攒的60%以上的过敏原,一天都清爽。

就医指征的临床评估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高烧超过39℃持续24小时以上;眼睛看东西模糊、眼球转不动;脸肿了还伴着皮肤发麻或感觉不对——这些可能是眼眶感染或颅底骨髓炎的信号,不能拖。小孩如果呼吸变快(每分钟超过40次),或者嘴唇发紫、血氧低,立刻送急诊!
医生一般会让做鼻窦CT平扫,看鼻窦里有没有变浑浊、有没有液平面;用鼻内镜能看到中鼻道有黄脓鼻涕,如果症状超过10天,可能需要用抗生素。治疗方案会根据炎症指标(比如CRP)和症状轻重来定,不用自己瞎吃药。

预防策略的科学实施

打流感疫苗能让鼻病毒感染的风险降50%-60%——尤其是小孩、老人,别嫌麻烦。每天补200mg维生素C,能让病程缩短1-1.5天;每天吃40-100mg锌,复发率能降3成。过敏体质的人,家里装个带HEPA滤网的空气净化器,得能过滤99.97%的PM2.5,减少过敏原。
戴口罩能挡住70%的病菌,记得每4小时换一次——别戴太久。早上起来用盐水洗鼻子,能让鼻腔黏膜的pH值保持在5.5-6.5(这个范围能杀菌)。还有别熬夜!规律作息能让鼻黏膜分泌更多保护抗体(sIgA)——多20%呢,每天睡7-8小时,比吃补药管用。

其实急性鼻炎和鼻窦炎并不可怕,关键是“辨得清、护得对、防得好”:辨得清黄脓鼻涕是鼻窦炎的信号,清水鼻涕+能自愈是鼻炎;护得对洗鼻子、控湿度、正确擤鼻涕;防得好打疫苗、补维C锌、戴口罩、睡够觉。平时多注意这些细节,鼻子就能少“闹脾气”,上呼吸道也能更“抗造”。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