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过敏急救与预防

32岁女子吃螃蟹过敏险丧命,螃蟹过敏咋急救预防?

作者:蓝季动
2025-10-05 11:10:01阅读时长3分钟1116字
变态反应科食物过敏螃蟹过敏急性荨麻疹喉头水肿过敏急救高危人群症状分级抗组胺药肾上腺素预防措施免疫反应异体蛋白速发型变态反应皮肤风团黏膜水肿全身炎症反应

近期,32岁的李女士聚餐时吃了两只螃蟹,随后皮肤出现大片红色风团、瘙痒难耐,还腹痛、呕吐、腹泻,甚至呼吸困难。自行服药无效后,她被紧急送往浙大二院,确诊为螃蟹引发的急性荨麻疹合并喉头水肿,延误治疗可能危及生命。秋季螃蟹大量上市,食源性过敏风险增加,过敏体质者需格外警惕。

螃蟹过敏是怎么回事?免疫机制大揭秘

螃蟹里的异体蛋白,像原肌球蛋白、副血蓝蛋白,是主要过敏原。它们进入人体,会被免疫系统当成“异物”,触发IgE抗体介导的速发型变态反应。免疫系统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症介质,让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引发皮肤风团、黏膜水肿和全身炎症反应。 过敏症状有轻有重。轻度的只是局部皮肤瘙痒、红斑,能自行消退;中度会出现广泛性荨麻疹、眼睑或唇部肿胀,还伴有恶心、腹痛;重度就严重了,会有喉头水肿,导致呼吸困难、喘鸣,还可能出现低血压、意识模糊,甚至发展成过敏性休克,死亡率约1%-5%。而且秋季螃蟹易携带细菌,合并感染会加重过敏反应,同时饮酒或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也会加剧炎症。

哪些人是高危人群?典型症状怎么分级?

有几类人属于过敏高危人群:既往对甲壳类(虾、蟹、贝类)或鱼类过敏的;有哮喘、湿疹、花粉症等过敏性疾病史的;家族中有严重过敏反应病史的。 症状分级也有识别要点。皮肤黏膜症状方面,风团持续超24小时、反复发作,或伴有面部/口唇肿胀;呼吸系统症状如胸闷、喘息、呼吸频率>24次/分钟,要警惕喉头水肿;循环系统症状有头晕、冷汗、脉搏加快(>100次/分钟)、血压下降(收缩压<90mmHg)。另外,对虾、龙虾、扇贝过敏的人,对螃蟹过敏概率高达60%-80%,因为它们有共同过敏原。

急性过敏咋急救?就医指南来了

如果发生急性过敏,有现场急救四步法。首先要立即停食,清除口腔内残留食物,避免二次接触蟹汁。然后进行症状评估,根据呼吸、血压、意识判断是否危急,如呼吸困难>30次/分钟,要立即就医。接着是药物干预,轻中度过敏可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10mg),配合凉毛巾湿敷缓解瘙痒;重度过敏需舌下含服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如有处方),同时呼叫急救。还要注意避免使用热水烫洗皮肤,局部激素药膏可用于缓解瘙痒,但重度过敏时需优先使用肾上腺素等系统治疗。 出现呼吸窘迫、血压下降或意识改变,要在症状出现后30分钟内送医;既往有严重过敏史者,即使症状轻微也应尽早就诊。

过敏体质者如何长期预防?

过敏体质者饮食要绝对忌口,明确过敏原后终身避免吃螃蟹、虾、贝类及其制品(如蟹黄酱、海鲜酱油)。对疑似过敏食物,要在医院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IgE检测。 首次尝试新食物要在医疗机构监督下进行,分三次递增剂量:首次0.1g(约1/10只蟹肉),观察2小时无反应后增量至1g,最终食用完整份并持续观察24小时。 平时要携带“过敏急救包”,里面有抗组胺药、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医生处方)、医疗警示卡(注明过敏原及用药史)。过敏体质者每年需复查过敏原谱,因为过敏原可能随年龄变化而扩展。 李女士的遭遇提醒我们,了解过敏知识、掌握急救和预防方法,能让过敏体质者有效降低健康威胁。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