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是血液科常见的急重症,它的确诊就像“排雷”——得先把那些症状相似的疾病一个个区分开。当血常规查出异常血细胞时,医生往往需要通过多项检查“抽丝剥茧”做鉴别。
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怎么区分?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白血病看起来像,但核心区别很明确:前者骨髓里的原始细胞比例从来不会超过20%,而急性白血病的原始细胞比例必须超过20%——这是最关键的区别。虽然两种病都可能有染色体异常,但原始细胞比例是“金标准”。另外,病理学检查会发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病态造血”(就是血细胞发育得不正常,像“歪瓜裂枣”),而急性白血病是明显的白血病细胞“占领”骨髓。
病毒感染会“伪装”成白血病吗?
有些病毒感染会让血象变异常,其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最会“迷惑人”——它的异形淋巴细胞看起来和白血病的原始细胞有点像,但其实不一样:异形淋巴细胞的细胞质更丰富,染色质更成熟,而且做嗜异性抗体检测会呈阳性。这种病是自限性的,不用特殊治疗,一般2-3周自己就能好。
还有EB病毒、巨细胞病毒这些病毒感染,也会让淋巴细胞变多,但细胞形态是正常的。这其实是身体对抗病毒的“正常反击”,而白血病是细胞“坏了”无限繁殖,查个病毒抗体就能分清。
巨幼细胞贫血别和红白血病搞混
缺维生素B12或叶酸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容易和红白血病混淆。做骨髓检查会发现,巨幼细胞贫血的红系细胞虽然长得“又大又圆”(巨幼样变),但原始细胞比例是正常的,而且PAS染色呈阴性。只要补点维生素B12或叶酸,2周左右血象就能明显改善;而白血病患者的骨髓里原始细胞会增多,还会伴随其他血细胞的异常。
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的“反弹”不是白血病
如果因为吃了某些药(比如氯霉素)或感染,导致粒细胞缺乏(就是体内粒细胞特别少),恢复的时候会出现粒细胞“反弹式”增多——这种情况容易被误当成白血病,但其实有明确特点:比如有吃药或感染的诱因,骨髓里主要是成熟的粒细胞,原始细胞并没有增多。再观察一段时间,血象慢慢就会恢复正常。
现在血液科的诊断技术越来越精准,像骨髓形态学分析、流式细胞术、染色体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这些方法结合起来用,诊断准确率能超过95%。比如骨髓穿刺能直接看细胞的“长相”,染色体检查能找到特殊的基因异常,分子检测能发现基因突变的特征,这些都能帮医生“锁定”真正的病因。
最后要提醒的是:光看原始细胞数量多,不能直接确诊白血病——必须结合症状(比如发烧、乏力、出血)、实验室检查结果,还有病理学特征一起判断。临床上曾经有患者因为反应性淋巴细胞增多,被误当成白血病,后来查了病毒抗体才确诊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所以如果查出血常规异常,别自己吓自己,赶紧去血液科门诊做全面检查,让专业医生帮你“把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