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医保局于2025年10月11日部署了“阴阳价格”专项治理行动,旨在针对定点药店对医保参保人员实施高价歧视的现象进行监管。该政策依据《价格法》《药品管理法》等法律展开,通过数据监测、现场核查、社会监督等多维度手段强化监管,以维护医保基金安全与参保人权益。
“阴阳价格”是什么?危害有多大?
“阴阳价格”行为主要表现为对医保患者抬高售价、对非参保人提供变相优惠。比如有些药店对医保参保人员售卖药品时价格较高,而对非参保人则通过返利、满减等形式给予优惠。这种行为危害极大,它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让参保人员花了冤枉钱,还扰乱了市场秩序,造成了医保基金的流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王天玉研究员指出,该行为违反了价格法中明码标价的规定,构成价格欺诈。
国家医保局如何整治“阴阳价格”?
为了有效监管“阴阳价格”行为,国家医保局采取了一系列核心措施:
- 数据筛查:通过医保结算数据比对,能够精准识别出价格上传异常的定点药店,揪出那些可能存在“阴阳价格”问题的商家。
- 现场核查:结合药店的进销存记录、自费购买台账以及视频监控等,验证药店定价行为的真实性,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之处。
- 协议约束:明确禁止定点药店对医保参保人员实行不公平、歧视性价格。对于违规的药店,将视情节采取约谈负责人、暂停医保结算、追回已支付基金乃至解除服务协议等阶梯式处罚。 在社会监督方面,公众也有多种参与途径。可以通过医保服务平台查询药品追溯码,还能使用比价工具进行价格比较。同时,举报奖励制度也鼓励大家积极举报违规行为。以辽宁、广东、浙江三省为例,这些地方建立了量价比较指数、价格提醒和典型案例曝光机制,推动了市场价格的透明化。
参保群众如何受益?怎样维权?
对于参保群众来说,此次政策带来了诸多实际好处,也提供了有效的维权路径:
- 权益保障措施:
-
识别技巧:公众可以通过查看药店“进销存”系统,了解药品的真实成本和价格情况,还可以比对同一药品在不同渠道的价格,以此判断是否存在阴阳定价。
- 即时结算改革:随着2025年医保即时结算改革的推进,目标是80%统筹区实现即时结算。这将大大压缩药店以结算周期长为由抬高价格的操作空间。
- 维权渠道:参保群众若遭遇“医保购药更贵”的现象,可通过医保服务平台追溯药品信息、提交举报材料。一旦举报属实,还能获得相应的奖励。
-
- 专家建议与风险提示:北京中医药大学邓勇教授指出,药店若利用医保结算周期拖延付款而抬高价格,可能触犯社会保险法第八十七条,面临法律追责。因此,提醒公众在购药时要保留好消费凭证,发现异常及时反馈。 此次国家医保局的“阴阳价格”专项治理行动,强化了基金监管,维护了公平的用药环境,对药店行业起到了规范作用,也让参保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展望未来,随着监管技术的不断升级和社会监督的常态化,药品价格将更加透明,市场乱象也将逐步消除,医保制度的公信力将进一步增强。希望广大公众积极参与监督,共同守护医保基金安全与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