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男孩发现两个症状后获改变人生的诊断 随后为其他患病儿童筹集120万美元(独家)Boy, 11, Gets Life-Changing Diagnosis After Noticing 2 Symptoms. Then Raises $1.2M for Other Kids with the Same Illness (Exclusive)

环球医讯 / 健康研究来源:www.yahoo.com美国 - 英语2025-11-02 23:11:38 - 阅读时长5分钟 - 2296字
11岁男孩萨姆·泰勒因持续头痛和视力问题被诊断出低级别视神经胶质瘤,一种仅占儿童脑肿瘤5%的罕见疾病。经历多次手术、化疗及脑出血危机后,他与家人创立Strong4Sam非营利组织,十余年来筹集近120万美元用于儿童癌症研究,重点支持毒性更小的治疗方法开发。如今22岁的他通过社交媒体分享健康历程,倡导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强调疾病会重塑个人身份但社区支持至关重要,同时继续在华盛顿大学完成学业,以积极态度面对肿瘤监测和未来规划,为全球类似患者提供精神资源。
健康低级别视神经胶质瘤脑肿瘤治疗化疗过敏反应脑出血心理健康社区支持儿童癌症研究
11岁男孩发现两个症状后获改变人生的诊断 随后为其他患病儿童筹集120万美元(独家)

关键信息:

  • 11岁时,萨姆·泰勒开始出现慢性头痛
  • 最终确诊为低级别视神经胶质瘤,一种影响视神经的脑肿瘤
  • 现年22岁的泰勒向《人物》杂志更新健康状况,并分享多年来建立的支持社区

2014年,刚进入初中的萨姆·泰勒开始经历他认为的慢性头痛和“奇怪的视力问题”。

“症状从未严重到让人觉得大问题。我会告诉父母,得到经典回应:‘哦,你脱水了,水喝得太少。’这后来成了我们家的长期玩笑。”泰勒告诉《人物》杂志。

在数月忽视症状后,泰勒在家庭度假前预约了当地眼科医生检查。然而,当医生散瞳检查时,发现连接眼睛与大脑的视神经完全肿胀。

尽管泰勒承认记忆有些模糊,但他记得直接前往急诊室做了核磁共振,随后等待漫长诊断。最终,他被确诊为低级别视神经胶质瘤——一种位于视神经通路的脑肿瘤。据波士顿儿童医院数据,视神经胶质瘤仅占所有儿童脑肿瘤的5%。

“这是医生会说‘你有脑肿瘤且位置糟糕,但极易治疗’的那种诊断。”他回忆道,“初诊时我想,‘好,我们能应对。’”

当时年仅11岁的泰勒在西雅图儿童医院住了数日,等待外科医生结束休假归来。目标是手术切除肿瘤,但医生发现肿瘤紧贴视神经后方,切除可能导致永久失明。

因此,泰勒醒来时半边头发被剃,头部植入引流管以缓解压力并排出肿瘤阻塞的脑脊液。

“我颅内压力极高,医生说‘这是我们见过压力最高的案例之一’。”他回忆。

由于“无法切除”肿瘤,医生制定了新治疗方案。“他们最初设计了15个月的双化疗方案,”他回忆道,治疗引发持续恶心,从母亲香水到汽车尾气气味都会触发。

除疼痛和副作用外,泰勒还要应对初中首年的学业、社交与情感变化——这些本就困难重重,更遑论癌症带来的额外压力。

“整个六年级我都在尝试上学,但化疗后状态极差,根本无法坚持。”他说,“八个月后,我对治疗产生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后,泰勒的身体开始排斥药物。医生降低剂量并延缓注射时间,但无效。不久他出现第二次过敏反应,医生认定再次反应可能致命,遂紧急终止治疗,改为监测无法手术的肿瘤是否生长。

“医生总说这类肿瘤到二十多岁通常会停止生长,不再影响你。”他分享道,“不幸的是,我的情况并非如此。”

高中时期情况一度乐观。“高中生活总体良好,我有过相当正常的体验。”他说。

但青少年时期始终存在一个提醒:他无法像其他高中生一样运动。“确诊后我就不能运动了,因为头部有引流管。”他分享,“我无法参加渴望的橄榄球、长曲棍球等接触性运动。”

尽管运动受限,泰勒学业表现优异。高中毕业后进入华盛顿大学,加入兄弟会并“过着正常生活”,结交新友并遇见现任女友。

一次早期约会中,他向女友坦白健康史,次日核磁共振却显示肿瘤再次生长。

他们立即重启治疗,泰勒从2021年12月至2022年接受为期一年的化疗。

治疗结束后,泰勒感觉状态恢复。他跑完马拉松,出国六个月与兄弟会成员环游世界。他告诉《人物》,此阶段自我感觉良好,但扫描结果并非如此。

医生让他服用RAF抑制剂——一种靶向阻断RAF蛋白的药物,“防止细胞复制,实质抑制肿瘤生长”。

治疗对泰勒效果良好,但扫描未发现脑部开始出血。脑出血迅速影响其性格,他描述“彻底转变”。“我和女友频繁争吵,因我极度缺乏动力。几乎不去上课,对一切漠不关心。整天玩EA Sports《NCAA橄榄球》,完全是个麻烦制造者。”泰勒回忆。

2024年12月,医生发现问题后“紧急”将他送入手术。“他们打开颅骨,尽力排出血液,”他分享,“随后在头部对侧植入另一根引流管。”

如今泰勒头部两侧各有一根引流管。他改用MEK抑制剂辅助肿瘤缩小。“已服用八个月左右,效果良好。”泰勒坦言,“困难在于上次治疗本见效,却突发脑出血导致重大挫折,生活瞬间变得无比真实。目前情况正好转。”

关于未来数月,医生告知他基本无明确时间表。此前每三个月做核磁共振,现已改为每六个月一次。

除治疗外,泰勒还专注于应对无法手术肿瘤的心理健康与社区支持。“初诊时,我们全家决定为此行动,改变社区并帮助其他受癌症诊断创伤的家庭。我们创立了Strong4Sam非营利基金会。”

泰勒感谢华盛顿州萨马米什社区亲友的支持。“我们成立该基金会旨在为西雅图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筹款,因我当时的医生奥尔森博士通过该中心开展项目。”他解释道。“所筹资金并非用于我或我的诊断研究,而是帮助肿瘤和癌症更难治愈、研究更少的重症患者。”

十余年来,泰勒家族已为儿童癌症研究筹集近120万美元,目标是发现毒性更小的新型治疗方法。

除社区贡献外,泰勒近期还在TikTok分享健康历程,以帮助更多类似患者。“我心理挣扎严重,20多岁比11岁时更甚。11岁时你别无参照,虽艰难痛苦——记得整夜痛哭——但当前年龄的心理战规模空前。”他分享道。

诊断改变了童年时的他,“迫使我成为新的人。”“我想成为其他年轻成人的资源与橄榄枝,助其应对类似心理战。”他告诉《人物》,“目标是倡导所有慢性病或癌症患者,因为疾病不仅成为你的身份,还会剥离原有身份。”

尽管如此,泰勒感激亲友的持续支持。“我有非常关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全程陪伴。”他说,“许多人没有这样的基础,缺乏我拥有的情感与家庭稳定性,我想提供资源与平台,让患者知道他们并不孤单。”

如今泰勒在华盛顿大学读大四,计划继续在线分享故事,提高公众对癌症患者平衡“正常”生活的认知。

在医生、家人和朋友支持下,他表示已准备好面对“当下的挑战”。“11岁时一切显得渺小,”他分享,“到了我这年纪再经历治疗,必须规划未来。”

尽管未来未卜,泰勒决心以过去11年锤炼的同样力量、韧性和积极态度直面挑战。

【全文结束】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