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获得性声带麻痹Acquired vocal cord paralysis in newborn
编码KB2H
关键词
索引词Acquired vocal cord paralysis in newborn、新生儿获得性声带麻痹
缩写NACP
别名新生儿声带麻痹、新生儿喉返神经麻痹、新生儿声带运动障碍、新生儿声带功能障碍
(KB2H)新生儿获得性声带麻痹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核心症状
-
吸气性喉鸣:
- 表现为高调喘鸣音,吸气时加重(发生率:78.6%,基于28例患儿研究[1])。
- 双侧声带麻痹时喘鸣更明显,常伴呼吸困难。
-
声音嘶哑/哭声无力:
- 单侧麻痹时声门闭合不全导致声带振动异常(发生率:97.6%的患儿主诉声嘶[2])。
- 双侧麻痹因声带固定于旁正中位,声音可能正常但伴严重呼吸障碍。
-
喂养困难:
- 吞咽时呛咳或呕吐(发生率:14.3%-16.7%[1][2])。
- 合并胃食管反流时症状加重。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
声带运动异常:
- 单侧麻痹:左侧声带固定(占72.9%-83.3%),声带呈旁正中位或中间位(喉镜确诊率100%[3])。
- 双侧麻痹:声带外展受限,闭合尚可但吸气时声门裂狭窄(占7.1%-20.8%[1][2])。
-
呼吸困难:
- 单侧麻痹:轻度呼吸急促(发生率:75%伴喉喘鸣[4])。
- 双侧麻痹:重度呼吸困难伴三凹征、发绀(需气管切开率28.6%[1])。
非典型体征
- 合并先天性异常:
- 先天性心脏病(41.9%的1岁以下患儿[2])、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如Arnold-Chiari综合征)。
- 胸外科术后(如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并发声带麻痹(发生率:19.7%-31%[5])。
实验室与影像学特征
-
喉镜检查:
- 单侧/双侧声带固定(动态观察确诊率100%[4])。
- 声带闭合不全或外展受限(双侧麻痹需鉴别喉软骨软化)。
-
心脏超声:
- 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35.7%(如房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2])。
-
头颅MRI:
-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脑干畸形、颅内出血)占16%-23.8%[1][4]。
病程与预后
- 自愈率:
- 先天性单侧麻痹:64.7%在1-38个月内自行恢复[1]。
- 医源性麻痹(如ECMO术后):部分可恢复,但恢复时间差异大(数月至数年)。
- 预后不良因素:
- 合并中枢神经损伤、双侧麻痹、需气管切开者(死亡率14.3%[1])。
参考文献
- 张凤珍等. 新生儿双侧声带麻痹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1.
- 倪祎华等. 婴幼儿及儿童声带麻痹病因分析.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4.
-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 儿童声带麻痹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3.
- Daya H, et al. Pediatric vocal fold paralysis.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0.
- Phadke V, et al. Vocal cord paralysis post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ligation. J Pediatr Surg, 2019.
注:数据基于PubMed及国内核心期刊研究,避免引用网络平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