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Glaucoma due to eye trauma
编码9C61.29
关键词
索引词Glaucoma due to eye trauma、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眼球震荡继发青光眼、眼外伤相关性青光眼、外伤性青光眼
同义词traumatic glaucoma、glaucoma with concussion of globe、glaucoma due to ocular trauma、glaucoma associated with ocular trauma
别名眼球震荡后青光眼、创伤性青光眼、外伤导致的青光眼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位侧
--单侧,未特指--左侧--双侧--右侧具有病因
NA06 眼或眶损伤
NA06.2眶贯通伤后残留异物NA06.81非磁性眼内异物残留,单侧NA06.8E眼撕裂,不伴眼内组织脱出或缺失,双侧NA06.60创伤性黄斑裂孔NA06.84眼球贯通伤,不伴异物,单侧NA06.87眼撕裂或破裂,伴眼内组织脱出或缺失,单侧NA06.62视网膜震荡伤NA06.0眼睑外伤NA06.0Y其他特指的眼睑外伤NA06.0Z未特指的眼睑外伤NA06.8C非磁性眼内异物残留,双侧NA06.88眼撕裂或破裂,伴眼内组织脱出或缺失,双侧NA06.82闭合性眼球创伤,单侧NA06.1眶贯通伤,伴或不伴异物NA06.4结膜损伤或角膜擦伤,未提及异物NA06.Y其他特指的眼或眶损伤NA06.Z未特指的眼或眶损伤NA06.8创伤性眼球损伤NA06.8Y其他特指的创伤性眼球损伤NA06.8Z未特指的创伤性眼球损伤NA06.A晶状体损伤NA06.00眼睑撕脱伤NA06.7创伤性视网膜出血NA06.02眼睑水肿NA06.6视网膜外伤NA06.6Y其他特指的视网膜外伤NA06.6Z未特指的视网膜外伤NA06.63视神经撕脱NA06.8A眼球穿孔伤,双侧NA06.86眼撕脱,双侧NA06.03睑内残留异物NA06.3创伤性眼眶出血NA06.83闭合性眼球创伤,双侧NA06.04眼睑或眼周区开放性伤口NA06.01眼睑血肿NA06.80磁性眼内异物残留,单侧NA06.8D眼撕裂,不伴眼内组织脱出或缺失,单侧NA06.5虹膜括约肌损伤NA06.85眼撕脱,单侧NA06.61脉络膜破裂NA06.8B磁性眼内异物残留,双侧NA06.89眼球贯通伤,双侧NA06.9眼球或眶组织挫伤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是指因眼睛受到机械性或穿透性损伤后,导致眼内结构异常(如房角损伤、晶状体移位或出血等),引发房水流出受阻或分泌失衡,进而引起病理性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此类青光眼根据房角开放状态可分为继发性开角型或闭角型,可能在外伤后立即出现,也可能延迟至数月甚至数年后发生。
病因学特征
-
直接机械损伤机制:
- 前房积血:红细胞、炎症细胞或血凝块堵塞小梁网,阻碍房水外流。
- 房角结构破坏:冲击力导致房角撕裂、虹膜根部离断或睫状体分离(房角后退),直接损伤房水外流通道。
-
间接因素引起的房水动力学变化:
- 晶状体位置异常:晶状体全脱位或半脱位可引发瞳孔阻滞(闭角型)或机械性阻塞小梁网(开角型)。
- 玻璃体异常:玻璃体前移或嵌顿于房角,压迫小梁网或干扰房水循环。
-
治疗相关医源性因素:
- 长期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炎治疗可能诱发小梁网功能异常,导致激素性青光眼(属开角型),此为外伤后治疗的间接并发症。
-
其他继发改变:
- 虹膜粘连:瞳孔缘虹膜后粘连或前粘连(如虹膜膨隆),可分别导致房角关闭(闭角型)或房角机械性阻塞。
- 新生血管形成:严重眼外伤合并视网膜缺血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异常释放,引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表现为开角或闭角型)。
病理机制
-
房水循环障碍:
- 开角型机制:小梁网直接损伤(如房角后退)、血细胞阻塞或炎性物质沉积,导致房水外流阻力增加。
- 闭角型机制:虹膜前粘连、晶状体前移或玻璃体疝引起的瞳孔阻滞,迫使虹膜根部前移关闭房角。
-
解剖结构破坏:
- 晶状体脱位、玻璃体疝等改变房水流动方向,形成局部高压区;长期高眼压可致视神经乳头凹陷扩大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进行性萎缩。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急性眼压升高:突发眼胀痛、头痛、恶心呕吐(常见于闭角型或前房积血继发青光眼)。
- 隐匿性视力损害:开角型患者早期可无症状,随病程进展出现周边视野缺损、对比敏感度下降。
- 混合性体征:结膜充血、角膜水肿(眼压>40mmHg时)、瞳孔散大固定(提示视神经损伤)或变形(虹膜粘连所致)。
参考文献:以上信息基于《百度百科》关于“外伤性青光眼”的条目及相关专业网站提供的内容整理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