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肝脏疾病Unspecified Diseases of liver

更新时间:2025-06-18 22:29:08
编码DB9Z

关键词

索引词Diseases of liver、未特指的肝脏疾病、肝脏疾病、肝脏状况NOS、肝脏器官疾病、肝病、获得性肝畸形,不可归类在他处者、急性实质性肝退行性疾病、肝中心出血性坏死、肝区疼痛、肝梗阻,不可归类在他处者、肝下垂、肝功能病、肝脏病变、肝病损、肝充血、急性肝充血、肝浸润、肝硬结、慢性肝硬化、肝膨胀、肝功能障碍,不可归类在他处者、肝功能障碍、肝肿块、肝占位、肝黑变病、肝脱垂、肝脏脱垂
缩写未特指肝脏疾病、未明确的肝脏疾病、不明原因肝病
别名未定型肝病、非特定性肝病、不明确肝病

未特指的肝脏疾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排除所有已知肝病
      • 经血清学检测排除病毒性肝炎(甲、乙、丙、丁、戊型)。
      • 排除酒精性肝病(饮酒史<30g/天)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活检无典型脂肪变性)。
      • 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病(ANA/ASMA/AMA阴性)及遗传代谢性肝病(铁蛋白、铜蓝蛋白正常)。
    • 持续性肝损伤证据
      • 肝功能异常持续≥6个月(ALT/AST>40 U/L 或 ALP>129 U/L)。
      • 影像学(超声/CT/MRI)显示肝实质结构异常(如回声不均、局灶性病变)。
  2.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临床表现组合
      • 乏力+食欲减退+右上腹痛(三联征出现≥2项)。
      • 黄疸(总胆红素>1.2 mg/dL)或瘙痒(伴胆汁酸>10 μmol/L)。
    • 实验室阈值
      • 白蛋白<3.5 g/dL 且 PT延长>3秒(INR>1.2)。
      • 血小板<150×10⁹/L 伴脾肿大(影像学证实)。
  3. 诊断流程

    • 确诊:满足所有"必须条件" + 至少1项"支持条件"。
    • 疑似:满足"必须条件"但支持条件不足 → 需肝活检确认(组织学显示非特异性炎症/纤维化)。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实验室筛查] A --> C[影像学评估] A --> D[侵入性检查] B --> B1[肝功能检测:ALT/AST/ALP/GGT] B --> B2[合成功能:白蛋白/PT/INR] B --> B3[胆汁代谢: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胆汁酸] C --> C1[腹部超声:首选] C --> C2[CT/MRI:结构细节] C --> C3[弹性成像:FibroScan] D --> D1[肝活检:组织学金标准]

判断逻辑

  1. 实验室筛查

    • ALT/AST升高为主 → 提示肝细胞损伤(需排除药物/毒素)。
    • ALP/GGT升高为主 → 提示胆汁淤积(需排查胆道梗阻)。
    • 白蛋白↓+PT延长 → 反映合成功能障碍(进展性肝损伤标志)。
  2. 影像学评估

    • 超声回声增强 → 需鉴别脂肪肝(但不符合NAFLD标准)。
    • CT/MRI局灶病变 → 需增强扫描排除肿瘤(如动脉期强化阴性则支持良性)。
    • FibroScan>7.0 kPa → 提示显著纤维化(需活检验证)。
  3. 肝活检

    • 组织学特征:门静脉区轻度炎症(无界面性肝炎)、局灶肝细胞气球样变、无特定模式纤维化。
    • 排除意义:无脂肪变性>5%、无铁/铜沉积、无胆管破坏。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参考范围 异常意义
ALT/AST <40 U/L >2倍:肝细胞损伤(病毒/毒素);持续1-2倍:代谢性/未特指损伤
ALP 40-129 U/L >1.5倍:胆汁淤积或浸润性病变;孤立性升高需排查骨病
总胆红素 0.2-1.2 mg/dL >2.0 mg/dL:肝功能减退或溶血;直接胆红素占比>50%→胆汁排泄障碍
白蛋白 3.5-5.0 g/dL <3.0 g/dL:合成功能衰竭(需紧急评估营养及并发症风险)
PT/INR PT:11-13.5秒 INR:0.8-1.2 INR>1.5:凝血功能障碍(提示肝衰竭或维生素K缺乏)
血小板 150-400×10⁹/L <100×10⁹/L:门脉高压或脾亢(需结合影像学)
胆汁酸 <10 μmol/L >20 μmol/L:胆汁淤积敏感指标(早于胆红素升高)

异常结果处理建议

  • 转氨酶持续升高:重复检测+排查环境毒素/药物史。
  • 白蛋白/PT进行性恶化:评估营养支持+监测肝衰竭征兆(如意识改变)。
  • 血小板减少+脾肿大:超声测门静脉宽度(>13mm提示门脉高压)。

四、总结

  • 诊断核心:通过阶梯式排除法确认无已知肝病,结合持续性肝损伤证据。
  • 关键检查
    • 初筛:肝功能+病毒血清学+腹部超声。
    • 进阶:代谢筛查(铁/铜)+自身免疫抗体+弹性成像。
    • 确诊:肝活检(组织学排除特定病理模式)。
  • 监测重点:白蛋白、PT、血小板动态变化(反映疾病进展风险)。

参考文献

  • AASLD《不明原因肝损伤评估指南》(2022)
  • EASL《未分类肝病管理立场声明》(2021)
  • 《希氏内科学》第21版(肝脏疾病章节)
  • WHO ICD-11 "其他特指的肝脏疾病"编码DB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