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柱状化生上皮Columnar metaplastic epithelium of the oesophagus
编码DA23
子码范围DA23.0 - DA23.Z
关键词
索引词Columnar metaplastic epithelium of the oesophagus
同义词Barrett oesophagus、Barrett disease、Barrett syndrome、Barrett病、Barrett食管、巴雷特综合征、巴雷特食管、巴雷特病、食管柱状上皮化生、Barrett综合征 [possible translation]
别名巴雷特食道、巴雷特氏食管、巴雷特氏病、巴雷特氏综合征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发生部位
XA0828 食管
XA1180食管上三分之一XA2BY3食管中三分之一XA8JT3胸部食管XA0TN5腹部食管XA0N03颈部食管XA4YW8食管重叠部位XA9CB6食管下三分之一临床表现
ME24 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
ME24.Y其他特指的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ME24.1消化系统瘘ME24.A6大便潜血阳性ME24.6消化系统扩张ME24.A其他消化系统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5消化系统溃疡ME24.0消化系统脓肿ME24.8消化系统绞窄或坏疽ME24.3消化系统穿孔ME24.3Y其他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3Z未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A0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ME24.A5呕血ME24.35胆囊或胆管穿孔ME24.4消化系统狭窄ME24.9胃肠出血ME24.9Z未特指的胃肠出血ME24.30小肠穿孔ME24.A4黑便ME24.A3便血ME24.31大肠穿孔ME24.90急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A1肛门和直肠出血ME24.7消化系统嵌顿ME24.A2食管出血ME24.2消化系统梗阻ME24.91慢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食管柱状化生上皮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食管柱状化生上皮,也称为Barrett食管、巴雷特综合征或Barrett病,是一种获得性疾病,其特征在于慢性胃食管反流后,正常的鳞状上皮被类似于肠道或胃内壁的柱状上皮所取代。这种病变通常发生在食管下段,即食管与胃连接处(贲门)附近。Barrett食管是由于长期暴露于胃酸和其他消化酶而引起的食管黏膜改变,这可能导致食管腺癌的风险增加。
病因学特征
-
主要诱因:
- 胃食管反流病(GERD):最常见原因,胃内容物(包括胃酸和消化酶)反复反流入食管引起炎症,导致正常鳞状上皮逐渐被耐酸性更强的柱状上皮所替代。
-
生理与病理因素:
- 解剖结构异常:如食管裂孔疝可促进胃液更频繁地进入食管,从而加速食管粘膜损伤及修复过程中的细胞类型转换。
- 遗传易感性:某些个体可能因遗传背景对胃食管反流更为敏感,增加了发展成Barrett食管的可能性。
- 环境与生活方式:吸烟、肥胖等因素也被认为是增加Barrett食管发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病理机制
-
食管粘膜变化:
- 在持续性的胃酸刺激下,原本覆盖在食管表面的非角化复层扁平上皮(鳞状上皮)开始退化,并逐渐由能够分泌黏液以保护自身免受进一步损害的柱状上皮所替代。
- 这些新形成的柱状上皮细胞具有类似胃或小肠上皮的特点,但缺乏典型的刷状缘等特征,因此被称为不完全性肠化生上皮。
-
组织学表现:
- 通过内镜检查可见食管下段出现橘红色或红斑样改变区域,活检显示存在柱状上皮细胞,有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异型增生乃至恶性转化倾向。
- 随着病情进展,部分患者可能出现Barrett溃疡甚至发展为腺癌。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大多数情况下,Barrett食管本身无特异性症状,常伴随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表现,如胸骨后烧灼感、反酸、嗳气等。
- 少数患者可能会经历吞咽困难或体重减轻等症状,尤其是在并发严重并发症时。
参考资料来源:上述信息基于可靠的医学文献和临床研究总结得出,旨在提供关于食管柱状化生上皮的基础知识概述。对于具体病例分析及治疗方案制定,请咨询专业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