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炎Oesophagitis
编码DA24
子码范围DA24.0 - DA24.Z
关键词
索引词Oesophagitis
同义词inflammation of oesophagus、oesophagitis NOS、oesophageal inflammation、食管炎症、食管炎NOS、食管炎症 [possible translation]
缩写ES
别名吞咽痛、烧心病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发生部位
XA0828 食管
XA1180食管上三分之一XA2BY3食管中三分之一XA8JT3胸部食管XA0TN5腹部食管XA0N03颈部食管XA4YW8食管重叠部位XA9CB6食管下三分之一临床表现
ME24 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
ME24.Y其他特指的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ME24.1消化系统瘘ME24.A6大便潜血阳性ME24.6消化系统扩张ME24.A其他消化系统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5消化系统溃疡ME24.0消化系统脓肿ME24.8消化系统绞窄或坏疽ME24.3消化系统穿孔ME24.3Y其他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3Z未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A0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ME24.A5呕血ME24.35胆囊或胆管穿孔ME24.4消化系统狭窄ME24.9胃肠出血ME24.9Z未特指的胃肠出血ME24.30小肠穿孔ME24.A4黑便ME24.A3便血ME24.31大肠穿孔ME24.90急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A1肛门和直肠出血ME24.7消化系统嵌顿ME24.A2食管出血ME24.2消化系统梗阻ME24.91慢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病程分级
ME24.91慢性ME24.91急性食管炎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食管炎是指食管黏膜因化学、物理、感染或免疫因素导致的炎症反应,表现为黏膜水肿、充血及组织损伤。主要刺激因素包括:胃酸/胆汁反流、病原微生物(真菌/病毒等)、腐蚀性物质(强酸/强碱)、药物滞留损伤、高温食物刺激等。根据病因可分为反流性食管炎、感染性食管炎、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等亚型。
病因学特征
-
胃食管反流病(GERD):
- 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导致胃酸和胆汁等反流物质持续接触食管黏膜,是糜烂性食管炎最常见原因。
-
感染因素:
- 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主要病原体包括念珠菌(真菌)、单纯疱疹病毒(HSV)和巨细胞病毒(CMV)。细菌性食管炎罕见,通常与特定免疫缺陷相关。
-
药物损伤:
- 口服药物滞留(如服用后未充分饮水或立即平卧)可导致黏膜腐蚀,高风险药物包括双膦酸盐、非甾体抗炎药、氯化钾制剂及部分抗生素。
-
免疫介导反应:
-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与Th2型免疫反应异常相关,60%患者存在食物过敏原(如牛奶、小麦)致敏,但并非所有病例均有明确过敏史。
-
其他诱因:
- 长期酒精刺激、放射性食管炎、机械性损伤(如鼻胃管留置)等。
病理机制
-
黏膜屏障破坏:
- 刺激性物质直接损伤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氢离子反向扩散激活炎症通路(如NF-κB),导致细胞凋亡增加。
-
炎症级联反应:
- 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激活固有免疫,促进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可见IL-5/IL-13介导的嗜酸细胞聚集。
-
修复与重塑:
- 急性期通过上皮细胞增殖修复,慢性反复损伤导致纤维母细胞活化,胶原沉积引起食管纤维化狭窄。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典型反流症状:胸骨后烧灼感(与体位/进食相关)、反酸(酸味液体反流)
- 食管源性胸痛:区别于心绞痛,可放射至背部,硝酸酯类药物不缓解
- 吞咽障碍:急性期因黏膜水肿出现吞咽痛,慢性期因狭窄导致固体食物哽噎
- 不典型表现:慢性咳嗽、喉炎、牙侵蚀等食管外症状
参考文献:
- 《中华消化杂志》
- 《胃肠病学》
- 《内科学》
以上资料基于可信度高的医学文献和专业网站信息整理而成,旨在提供食管炎的详细定义、病因、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