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循环系统疾病Other specified Diseases of the circulatory system
编码BE2Y
关键词
索引词Diseases of the circulatory system、其他特指的循环系统疾病、其他特指类型的心脏病、未特指的心脏疾患、心脏病NOS、器质性心脏病、慢性心脏病NOS、心脏病、心脏并发症NOS、心并发症 NOS、心血管系统疾患、心血管疾患 NOS、心血管系统疾病、心脏狭窄、心血管狭窄、心血管硬化、心血管代偿失调、心血管功能不全、心血管退行性变、心血管疾病发作、心血管意外、心间隔缺损, 后天性、后天性耳间隔缺损、心肌炎,不可归类于他处者、心脏炎症NOS、急性心肌炎,不可归类于他处者、慢性心肌炎,不可归类于他处者、全心炎,不可归类于他处者、急性全心炎,未分类在他处者、慢性全心炎,不可归类于他处者、心肌功能障碍、运动过度性心脏疾病、心脏运动过度、运动过度心脏综合征、心功能障碍,不可归类于他处者、功能性心脏疾患、心脏功能障碍NOS、心肌功能异常、乳头肌功能不良、乳头肌功能障碍、心脏乳头肌功能障碍、心脏感染,不可归类在他处者、心脏出血,不可归类于他处者、心脏出血 NOS、获得性心脏移位、脊柱后侧凸性心脏病、疾病(或疾患);心脏;脊柱后凸侧弯、心脏;脊柱后凸侧弯、某些特指的循环系统疾患、动静脉功能不全、血管闭塞性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血管阻塞NOS、血管钙化NOS、闭塞性疾病NOS、血管闭塞、血管病,不可归类于他处者、血管扩张、动静脉扩张、血管功能不全,不可归类在他处者、血管功能不全NOS、循环功能不全NOS、血管扩张,不可归类在他处者、血管扩张NOS、血管扩张,不可归类于他处者、血管扩张 NOS、血管性萎缩、血管解剖、任何部位的侧支循环、任意部位的静脉侧支循环、急性缺血性事件、循环恶化
缩写OTCD、其他特指循环系统疾病
别名其他特指的心血管病、其他特定心血管疾病、其他指定的循环系统紊乱
其他特指的循环系统疾病(BE2Y)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排除性诊断:通过全面检查排除所有已明确分类的循环系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瓣膜病等),符合ICD-11中BE2Y类别的定义。
- 病理学证据:心肌/血管活检显示特异性病变(如局灶性心肌纤维化、特发性血管钙化),且无法归类至已知病理类型。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临床表现:至少存在两项典型症状(胸闷、呼吸困难、水肿)或一项典型体征(心脏杂音、紫绀)。
- 影像学异常:超声心动图或心脏MRI显示无法归类的特异性结构/功能异常(如局灶性心肌运动障碍、非阻塞性血管病变)。
- 排除其他疾病:已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标志物检测等排除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常见疾病。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病因学证据:
- 基因检测发现罕见突变(如与传导系统相关的非Noonan综合征基因变异)。
- 血清学证实非典型感染(如非链球菌性心内膜反应抗体阳性)。
- 功能异常表现:
- 动态心电图记录到未分类传导路径异常的心律失常(如间歇性心动过速)。
- 血流动力学监测显示区域性循环代偿失调(如特定解剖区域灌注异常)。
- 阈值标准:
- 符合所有"必须条件"即可临床诊断。
- 若缺乏病理学证据(金标准),需额外满足至少两项"支持条件"。
- 病因学证据: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初步筛查] A --> C[心脏结构与功能评估] A --> D[病因学深入检查] A --> E[功能与电生理评估]
B --> B1[病史与体格检查] B --> B2[血常规+生化] B --> B3[心电图 ECG] B --> B4[胸部X线]
C --> C1[超声心动图] C --> C2[心脏MRI] C --> C3[CT血管造影]
D --> D1[基因检测] D --> D2[免疫学检查 ANA, RF] D --> D3[感染标志物 PCR/抗体] D --> D4[心肌活检]
E --> E1[动态心电图 Holter] E --> E2[运动负荷试验] E --> E3[电生理检查]
判断逻辑:
- 初步筛查:
- 体格检查发现紫绀/心脏杂音 → 提示循环功能障碍。
- 心电图ST-T改变合并胸痛 → 需排除冠心病(转至冠脉造影)。
- 心脏结构与功能评估:
- 超声心动图显示局灶性心肌运动异常 + 冠脉造影正常 → 支持非缺血性心肌损伤。
- 心脏MRI发现心肌纤维化但无典型心肌病表现 → 符合BE2Y特征。
- 病因学深入检查:
- 基因检测发现罕见传导系统突变 → 解释未归类心律失常。
- 心肌活检显示特发性纤维化 → 确诊金标准。
- 功能与电生理评估:
- 动态心电图记录间歇性心动过速 + 电生理检查异常传导路径 → 提示特殊电生理机制。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BNP/NT-proBNP:
- 异常升高(>400 pg/mL):提示心肌功能障碍,但若无心腔扩大/射血分数下降,可能反映非典型心衰机制(如舒张功能异常)。
- 处理建议:结合心脏MRI评估心肌应变能力。
-
心肌损伤标志物:
- cTnI/cTnT轻度持续升高:提示慢性心肌损伤(非缺血性),可能源于毒素、代谢异常或局灶性炎症。
- 处理建议:排查药物/毒素暴露史,必要时心肌活检。
-
炎症标志物:
- CRP/ESR升高 + 无全身性疾病:支持局灶性免疫介导损伤(如孤立性瓣膜纤维化)。
- 处理建议:检测特异性自身抗体(如抗内皮细胞抗体)。
-
电解质与代谢指标:
- 低钾/低镁血症:诱发未分类心律失常的常见因素。
- 处理建议:纠正电解质紊乱后重复动态心电图。
-
基因检测:
- 罕见突变阳性(如SCN5A非经典变异):解释传导异常,指导家族筛查。
- 处理建议:避免钠通道阻滞剂,考虑植入式心电监测。
四、总结
- 诊断核心:以排除性诊断为基础,结合特异性影像学(超声/MRI)和病理证据。
- 辅助检查重点:
- 优先通过影像学定位异常结构/功能(如局灶性心肌病变)。
- 深入病因检查(基因/免疫/活检)解决非典型病例。
- 实验室解读关键:
- BNP升高需警惕非典型心衰;
- 心肌标志物异常指向慢性损伤;
- 基因检测改变治疗策略。
参考文献:
- WHO《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
- ESC《非分类性心血管疾病诊断立场声明》(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4)
- AHA《循环系统罕见病诊疗科学声明》(Circulation,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