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牙龈突然红肿疼痛时,很多人会以为只是普通牙周问题,其实可能是根尖周炎在“搞事情”——它是牙髓炎没及时治疗拖出来的“后续麻烦”,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刚开始咬东西时有点酸胀,中期会一直钝痛、牙龈局部肿起来,到晚期可能脸肿、张不开嘴。得注意,约35%的人一开始因为症状轻没当回事,结果治疗时间多花了40%以上。
急性发作时,局部处理和用药得一起上。临床发现,含氯己定成分的消炎漱口水能让局部炎症因子浓度降低28%,搭配冷敷能有效控制急性期肿胀;用药得听医生的,比如非甾体抗炎药能通过抑制环氧化酶通路止痛;如果发烧或者局部出现蜂窝织炎迹象,可能要加用广谱抗生素。但要记住:药只能暂时缓解症状,根本解决还得靠根管治疗。
现在根管治疗已经微创化,核心步骤有四个:先开髓引流,打通髓腔通路降低内部压力;接着用镍钛器械做根管预备,三维清理干净;然后用热牙胶垂直加压技术填根管,保证密封;最后做冠部修复,通常建议用全冠保护脆弱的牙体。规范治疗的成功率能到92%,但得复诊2-3次,确保根尖周组织修复好。
术后护理要建“三级防护墙”:基础层用改良巴氏刷牙法——牙刷和牙龈呈45度角小幅度颤动,清洁效率比普通刷法高60%;中间层用牙线加间隙刷,重点清后牙邻面这些“死角”;专业层每3-6个月查龈下菌斑,用显微镜分析致病菌比例。饮食上要控制进食后口腔pH值波动,每次吃了碳水化合物,用含氟漱口水中和酸性环境。
临床常见误区得重点提醒:
- 别乱热敷:急性期用热刺激会加剧局部血流,肿得更厉害的概率高30%;
- 别机械刺激:用硬毛牙刷蹭患处,可能增加牙龈退缩的风险;
- 别自己断治疗:疼缓解了就停,根尖周病变复发率能到58%;
- 别过度消毒:长期用强刺激漱口水,会破坏口腔菌群平衡。
长期防护要抓三个关键点: 饮食调控:用糖替代品减少蛀牙风险,喝含氟矿泉水补充微量元素; 机械维护:电动牙刷加牙间清洁工具,菌斑清除率能到95%; 监测预警:每半年做数字影像学检查,早发现根尖的病变阴影。
特殊人群得特别注意:糖尿病患者血糖越高,根尖周炎好得越慢——糖化血红蛋白超过8%时,治疗失败风险是原来的2.3倍;免疫力低的人建议把复诊间隔缩到3个月。如果一直咬东西疼、牙龈长窦道或者敲牙齿时敏感,得赶紧拍根尖片或锥形束CT明确诊断。
总的来说,根尖周炎是牙髓炎拖出来的“连锁反应”,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急性发作时别乱热敷、用硬牙刷,治疗得坚持到底别中途停;术后要做好清洁、控制饮食、定期检查,长期防护要管好吃的、做好清洁、定期监测。特殊人群更要注意血糖和免疫力,有异常症状及时就医。这样才能把根尖周炎的风险降到最低,保护好牙齿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