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牙痛可能是心脏在求救——四步排查救命信号

健康科普 / 身体与疾病2025-11-15 13:03:38 - 阅读时长2分钟 - 901字
心源性牙痛的神经传导机制、典型症状组合及科学应对策略,通过数据揭示牙痛与心脏疾病的潜在联系,指导公众识别危险信号并采取正确处置措施,为心血管疾病早期预警提供实用参考。
牙痛心脏病心绞痛牵扯性疼痛心源性牙痛胸痛下颌放射痛心电图检查冠心病神经传导
当心!牙痛可能是心脏在求救——四步排查救命信号

心源性牙痛不是真的牙坏了,而是心脏出问题时,痛觉信号“跑错了路”——心脏和下颌的痛觉神经在脊髓里有共同的传导通路,当心肌缺血产生疼痛信号时,大脑可能“认错”疼痛来源。这种“信号串扰”现象,导致约18.6%的心绞痛患者会出现下颌放射痛,还有32%的人第一次心绞痛发作时,误以为是牙的问题。

哪些牙痛要警惕心脏问题?

如果牙痛时伴随这些情况,一定要马上查心脏:左侧下颌或牙齿痛,同时胸口发闷、像压了块石头;疼痛从左肩窜到左臂,还连着下牙不舒服;运动后牙痛加重,休息会儿又缓解;没有明显牙病(比如蛀牙、牙龈肿)却突然牙痛;牙痛时出冷汗、恶心、头晕。尤其要注意,糖尿病患者和女性更容易出现这种“不典型”的心绞痛,临床甚至有过只表现为下牙痛,最后确诊急性心肌梗死的案例。

遇到可疑牙痛该怎么办?

记住四步排查法:第一步看疼痛感觉——心源性牙痛一般是“压榨感”或“闷胀感”,不是尖锐刺痛,持续10-30分钟;第二步记诱发因素——是不是运动、生气、累的时候发作;第三步查伴随症状——有没有喘不上气、心跳快、浑身没力气;第四步赶紧做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是基础,必要时还要做运动负荷试验。

别掉进这些认知误区

大家常犯的三个错要避开:第一,牙痛不一定是牙龈发炎,约7%的急诊心梗患者一开始被误诊成牙周病;第二,不是只有剧烈胸痛才是心脏病,近年研究发现38%的女性心梗患者,首发症状是牙痛这种“不典型”表现;第三,心源性牙痛不是中老年人专利,30-40岁的患者已经占了12%。

平时怎么预防?

40岁以上的人每年要做颈动脉超声、冠脉CTA检查;记住“三二一”监测法:每三个月测一次血压、血脂;每两周记一次活动耐力(比如走1公里喘不喘、爬5层楼累不累);每天早上关注晨起心率变化。家里可以备个指夹式血氧仪和便携心电图仪,养成记“症状日记”的习惯:把牙痛发作的时间、疼了多久、什么情况引发的(比如刚爬了楼、刚跟人吵架)、怎么缓解的都写下来,这些能帮医生更早发现心血管问题。

总之,心源性牙痛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藏着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遇到可疑的牙痛,别只盯着牙看,一定要先排查心脏。早重视、早检查,才能把危险挡在外面。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