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突然剧痛别硬扛!3步应急止痛+预防复发关键措施

健康科普 / 应急与处理2025-11-11 08:13:47 - 阅读时长3分钟 - 1152字
深度解析牙髓炎与根尖周炎引发的复合症状,通过对比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及应对策略,帮助读者掌握自我识别与应急处理技巧,强调及时就医的重要性,为突发性牙源性疼痛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
牙髓炎根尖周炎口腔健康疼痛管理感染防控
牙齿突然剧痛别硬扛!3步应急止痛+预防复发关键措施

牙齿突然传来钻心剧痛,连带着太阳穴突突跳,半边脸烫得像烤火——这种疼大概率和牙髓炎或根尖周炎跑不了,它们也是口腔科急诊最常见的问题,常同时出现。今天就说清楚这两种炎症的来龙去脉,以及遇到时该怎么应对。

牙髓炎:牙齿里的神经“被压得闹脾气”

龋齿把牙表面的釉质破坏后,细菌会顺着牙本质里的小管钻进牙髓(牙齿里的“神经血管束”)。牙髓腔是封闭的“小房间”,炎症产生的渗出液排不出去,越积越多就一个劲压着神经末梢。这种疼很“挑姿势”:躺着时液体压迫更明显,疼得更厉害;坐起来能稍微缓解,到了晚上常变成持续的钝痛。有的人大半边脸疼不说,连同一侧的头也跟着疼——这是三叉神经分支被牵涉到了。

根尖周炎:炎症从牙髓“扩散到牙根尖”

如果牙髓炎没及时治,炎症会顺着牙根“爬”到根尖周围的组织里。急性发作时,根尖周围的膜间隙会快速肿起来,还会积脓。这时候人会觉得牙齿像“浮”在嘴里,一咬东西就疼得抽抽;脸可能肿起来,摸上去比另一边烫,体温甚至能升到39℃以上。疼法也变了:从之前的钝痛变成一跳一跳的持续疼,能清楚指着哪颗牙疼,严重的还会发低烧。

疼痛发作时的“分级应对法”

遇到牙疼不用慌,可以分步骤缓解:

  1. 温盐水含漱:用38℃左右的温盐水(大概和体温差不多)含在疼的那侧口腔,每次3分钟。通过渗透压帮着减轻组织水肿,注意别太用力含,避免刺激得想吐。
  2. 临时镇痛:如果疼得实在受不了,可遵医嘱吃点非甾体抗炎药(别自己乱搭药),最好饭后半小时吃,减少对胃的刺激。
  3. 冷敷消肿:用冰袋裹上毛巾敷在疼的脸颊,每次15分钟、歇10分钟再敷。通过收缩血管阻断疼痛传导,但别直接用冰袋贴脸——容易冻伤。

候诊时可以自己“初步判断”

等看病的间隙,能通过3个特征大概了解炎症阶段:

  • 温度测试:牙髓炎怕凉(喝凉水疼),根尖周炎怕热(喝热水更疼);
  • 咬合测试:一咬东西就疼,说明炎症已经到根尖周围了;
  • 肿胀观察:稍微肿点能先观察,但如果张不开嘴——赶紧去急诊!

按临床指南,急性根尖周炎得先把脓液引出来。看病时要主动说清过敏史、最近吃的药,医生可能会让做锥形束CT(CBCT)——它能看清根管里的细小结构,方便精准治疗。

不想再疼?做好这3点最关键

  1. 定期查牙:每6个月去做次口腔检查,用激光荧光技术能早发现藏在牙齿深处的龋齿;
  2. 少喝甜饮料:碳酸饮料会酸蚀牙面,喝了之后赶紧用清水漱口;
  3. 正确刷牙:用改良巴氏刷牙法(刷牙齿和牙龈交界的地方,小幅度来回刷),电动牙刷转速控制在3000-4000次/分钟,每次至少刷2分钟。

糖尿病患者、孕妇如果牙疼,炎症进展会更快,建议24小时内就诊。别小看牙疼——口腔感染可能引发全身炎症,已有研究发现它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有关联。平时多注意口腔护理,才能避免“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的糟心事儿。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