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便血警惕胃溃疡,科学应对指南请收藏

健康科普 / 治疗与康复2025-10-30 14:10:01 - 阅读时长3分钟 - 1127字
胃溃疡典型表现为上腹灼痛及柏油样黑便,确诊需通过胃镜检查,规范治疗应联合使用抑酸药物、黏膜保护剂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疗法,配合饮食调整和压力管理可有效控制病情,延误治疗可能引发消化道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胃溃疡便血消化道出血幽门螺杆菌胃镜检查质子泵抑制剂黏膜保护剂抗生素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定期复查
胃痛便血警惕胃溃疡,科学应对指南请收藏

胃部灼痛伴随大便发黑,可能是胃溃疡发出的“警示信号”。作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胃溃疡近年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不少年轻人也开始中招,目前医学界已经有了系统化的诊疗方案。

胃溃疡是怎么来的?

我们的胃黏膜有三道“防护墙”:黏液层、碳酸氢盐屏障和上皮细胞自我修复机制,能挡住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但幽门螺杆菌(Hp)会分泌一种叫CagA的蛋白,破坏这层防护墙,让胃酸和胃蛋白酶直接“啃”胃黏膜。临床数据显示,约70%的胃溃疡患者都能检测到Hp感染。
胃溃疡的发展是“一步步来的”:一开始只是黏膜层的浅表损伤,慢慢会深入到黏膜下层甚至肌肉层,如果碰到血管,就会引发消化道出血——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患者会拉黑便的原因。

怎么确诊胃溃疡?

  1. 胃镜检查:胃镜是诊断的“金标准”,能清楚看到溃疡的样子——大多是0.5到2厘米的圆形或椭圆形凹陷,还能取一小块组织做活检(看有没有癌变)。现在还有新型放大内镜,能分析黏膜下的微血管变化,帮医生评估癌变风险。
  2. 无创检测:不想做胃镜的话,可以选碳13或碳14尿素呼气试验,准确率超过95%;粪便抗原检测适合孕妇、小孩等特殊人群。2023年的胃肠病学指南建议,第一次确诊的患者要做Hp分型检测,这样能更精准选抗生素。
  3. 影像学检查:如果出现急性大出血,医生可能会用CT血管造影,快速判断血管有没有被侵蚀。

得了胃溃疡怎么治?

现在常用“三联疗法”,针对三个关键点:

  • 抑酸: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核心,能把胃酸分泌降到基础水平的5%以下。新型的缓释剂型更厉害,能让胃里的pH值保持在6以上24小时,适合那些晚上容易反酸的患者。
  • 保护黏膜:含铋剂的黏膜保护剂会在胃里形成一层“隔离膜”,挡住胃酸的侵蚀,还能抑制Hp生长;有些新型制剂加了谷氨酰胺,能加速黏膜修复。
  • 杀Hp:医生会根据药敏试验选抗生素,比如含左氧氟沙星的三联疗法,Hp根除率能到92%。要注意:不能突然停药,不然会导致胃酸反弹;治疗4到8周后一定要复查,确认Hp有没有被彻底消灭。

治好后怎么养?

  1. 吃对饭:辣椒、芥末、浓茶这些刺激性食物要避开,建议吃南瓜小米粥、土豆泥这类温软细碎的食物,减轻胃的负担。
  2. 调压力:长期焦虑会让胃酸分泌增加40%,试试“478呼吸法”:用鼻子吸气4秒,屏息7秒,用嘴呼气8秒,重复几次就能放松。
  3. 睡好觉:尽量在22点到凌晨2点之间睡踏实,这段时间胃黏膜的修复效率最高;午休时可以顺时针按摩肚子,促进肠胃蠕动。

40岁以上第一次得胃溃疡的人要小心恶性病变,建议每年做胃镜检查,重点看溃疡边缘有没有结节样的变化。治疗期间如果出现呕血、剧烈腹痛(像刀绞一样),一定要立刻去医院——这可能是溃疡穿孔或大出血的信号!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