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突然晕一下,别只想到耳朵的问题。最新临床数据表明,大概三分之一的体位性眩晕(也就是换姿势时突然发作的短暂眩晕)是颈椎问题引起的,而且这个比例还在逐年增加。这种一换姿势就晕的情况,其实是颈椎老化退变带来的特殊表现。
颈椎病为什么会让人晕?两个关键原因
供血出问题:椎动脉“被卡”了
颈椎老化会给供应大脑的椎动脉添麻烦——要么长了骨刺把血管挤窄,要么颈椎某节松动把血管扯弯,要么一换姿势(比如起床、转头)就导致血管里的血流突然变快或变慢。研究发现,脖子前后仰的时候,椎动脉的血流速度会大幅波动,这正是突然晕的直接原因。
神经乱了:交感神经“受刺激”
颈部的交感神经如果被压迫或者有炎症,会释放异常信号:一是让血管收缩痉挛,影响大脑供血;二是干扰耳朵里负责平衡的前庭系统传递信号;三是打乱身体的位置感知(本体感觉)。医生观察到,这类患者往往还会有心跳忽快忽慢等自主神经紊乱的表现。
怎么分清是颈椎还是耳朵的问题?
看症状:晕的“模样”不一样
- 颈椎源性眩晕:晕的时间不超过15秒,动脖子(比如起床、转头)时诱发;
- 耳石症:晕不超过1分钟,特定姿势(比如躺下转头、抬头)时诱发;
- 前庭神经炎:持续晕,还会伴随恶心、呕吐等严重的平衡障碍。
注意颈椎的“报警信号”
如果出现这几个表现,要警惕颈椎问题:脖子动的时候有“咔咔”响、长时间低头后眼睛模糊、胳膊有放射性酸麻。
检查:医生的“小试验”
医生常用Dix-Hallpike试验——如果做的时候头晕还伴随眼球晃动(眼球震颤),大概率是耳石症;如果试验阴性,就得重点排查颈椎问题了。
突然晕了怎么办?科学应对步骤
急性发作时:先稳住
- 翻身用“整体法”:先侧过身子,再同步转动肩膀和身体,别猛地抬头或转头;
- 选能支撑颈椎的枕头,高度大概8-12厘米(差不多拳头立起来的高度);
- 脖子肌肉紧张时,用热毛巾局部热敷能缓解痉挛。
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
- 晕超过1分钟还没缓解;
- 伴随手脚发麻、没力气;
- 血压突然升高或降低超过20mmHg。
专业治疗:听医生的
- 物理治疗:牵引要找专业医生精准调整角度,不能自己乱做;
- 运动康复:做麦肯基颈椎操(专门针对颈椎的康复操),再加上核心肌群训练(比如平板支撑);
- 还有新型动态监测设备,能实时评估椎动脉的血流情况,帮医生更精准判断。
怎么防复发?日常做好5点
- 调工作姿势:电脑屏幕和眼睛齐平,别老低头看手机;
- 定时动一动:每小时做会儿简单的颈椎操(比如慢慢抬头、左右转头,每个动作保持5秒);
- 选对运动:蛙泳对颈椎好——抬头换气的动作能自然拉伸颈椎;
- 选枕头:记忆棉枕头密度要≥45kg/m³(手按下去能慢慢回弹,不会一按就塌);
- 用智能设备:比如能提醒姿势的手环,帮着纠正弯腰驼背、长期低头的习惯。
最后提醒:脖子护理要记住“三不”——别让别人暴力掰脖子(比如路边按摩店的“复位”)、别随便热敷(比如刚扭到脖子就热敷,可能加重肿胀)、别自己乱吃药。临床数据显示,不当的颈部处理会大大增加椎动脉损伤的风险。
其实,颈椎源性眩晕的关键是“养”——日常姿势对了、运动对了,就能减少发作。如果反复晕,别硬扛,赶紧找医生查清楚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