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时又疼又出血,可别不当回事——这很可能是口腔健康亮了红灯,尤其是龋齿在“搞事情”。细菌产生的有害物质会刺激牙髓引发炎症,就会导致刷牙时的不适。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去专业口腔机构检查,早干预才能避免问题变严重。
龋齿得“分级治”,烂多深用啥法
龋齿治疗得看“烂的程度”选方案:如果只是浅表龋洞,医生会先把烂掉的牙体组织清干净,再用树脂材料补上(也就是常说的“补牙”);要是龋洞已经深到感染牙髓,就得做显微根管治疗——现在常用镍钛合金工具搭配次氯酸钠冲洗,能更彻底清除感染,提高治疗成功率。另外,有些患者可能藏着“隐匿性根尖周炎”,治疗后一定要定期复查,确保恢复得彻底。
吃药要遵医嘱,别自己“加量”
如果正处于急性炎症期,医生可能会开抗菌药加止痛药的组合,但必须严格按医嘱吃。比如非甾体抗炎药(常用的止痛药)连续吃别超过5天;要是吃了之后症状没缓解,得赶紧复诊,千万别自己加量或延长吃药时间。
科学刷牙的3个关键,你做对了吗?
- 工具要选对:优先用软毛牙刷,刷毛直径最好不超过0.15毫米;电动牙刷要挑震动频率合适的,别太震得牙酸。
- 方法要“到位”:用“改良Bass法”——牙刷毛和牙龈成45度角,轻轻在牙面上震颤,每个牙齿都要刷到,每次至少刷2分钟。
- 辅助工具不能少:每天用牙线或牙缝刷清理牙缝里的菌斑,再配合含漱液,能把牙刷刷不到的地方也清干净。
吃对食物,帮牙齿“抗龋”
吃完饭后嚼会儿无糖口香糖,能促进唾液分泌,中和口腔里的酸(酸是细菌“腐蚀”牙齿的“帮凶”);平时可以试试“3+2”饮食模式——3顿正餐加2次健康加餐(比如水果、坚果),别让牙齿长时间泡在食物残渣里。另外,含益生菌的食物(比如酸奶)可能有助于平衡口腔菌群,对牙齿健康有好处。
预防龋齿,定期维护是“王炸”
想不让龋齿找上门,得坚持3件事:1. 每6-12个月去洗一次牙,把牙结石、牙菌斑清干净;2. 定期做龋齿风险评估(比如医生会看你有没有“易龋牙”、口腔菌群情况);3. 用对含氟牙膏——成人选含氟量1450ppm的就行,氟能帮牙齿“加固”,减少龋洞。
治疗后敏感?这样缓解最有效
有些患者补牙或根管治疗后,可能会出现“牙本质过敏”(比如吃冷热食物时牙疼),可以试试这些办法:用含硝酸钾或氟化物的脱敏牙膏,每天认真刷;如果对冷热特别敏感,能去医院做专业脱敏治疗;现在还有新型纳米材料,封闭牙本质小管的效果不错,也能缓解敏感。
总之,刷牙时牙疼出血是牙齿在“求救”,别拖着不处理。不管是治疗还是预防,选对方法、坚持维护才是关键——早检查、早治疗,再加上日常好好刷牙、注意饮食,才能让牙齿一直“稳”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