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剧烈头痛?脑干出血预警与黄金急救方案

健康科普 / 识别与诊断2025-09-01 16:31:12 - 阅读时长3分钟 - 1270字
脑干出血的早期预警信号、临床表现特征及科学应对策略,通过最新医学研究揭示这种致命性疾病的识别要点与急救原则,帮助公众建立科学的疾病认知体系。
脑干出血神经系统疾病急救知识疾病预警神经外科
突发剧烈头痛?脑干出血预警与黄金急救方案

脑干出血是神经外科里最危险的急症之一,它的发病信号、表现和应对方法都有明显特点。下面结合最新的临床研究,给大家讲清楚这种病的早期预警、典型表现、急救方法和预防要点。

早期预警信号要早识别

突然发作的眩晕是最早的警告信号——感觉天旋地转,站都站不稳,而且和换姿势(比如低头、转头)没关系。大概60%的患者在急性发作前会突然出现“爆炸样”头痛,疼得特别剧烈,一来就到顶点,和偏头痛慢慢加重的感觉完全不一样。眼睛方面可能会出现看东西重影、眼球不自主晃动,或者短暂看不清东西。还有些人会觉得脸麻、说话不清楚,这些症状可能时好时坏,持续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如果在活动的时候(比如走路、干活)加重,和颈椎病等常见毛病的表现不一样,得赶紧警惕。

不同部位出血有不同表现

脑干不同部位出血,表现也不一样。2023年《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的研究显示,70%的脑干出血发生在“脑桥”这个部位,典型表现是“三偏”——一侧身体不能动、一侧身体没感觉、一侧眼睛看不见,还有特别典型的“针尖样瞳孔”(瞳孔缩得像针尖一样小)。如果出血在“中脑”,80%的患者会昏迷,还会出现眼球上下晃动、眼睛像“落日”一样(眼球下半部分被眼皮遮住)的情况。要是出血在“延髓”,会影响呼吸和血压的“生命中枢”,出现呼吸忽快忽慢、血压一会儿高一会儿低的危险情况。
病情发展特别快,多个医院的研究发现,出血量超过5毫升的患者,48小时内的死亡率高达92.7%。意识越来越不清楚是病情恶化的重要信号,从犯困(嗜睡)到完全昏迷,平均只要6.2小时。另外,68%的患者会出现中枢性高热(体温超过39℃),45%会得应激性溃疡(胃出血)。

急救要按科学方法来

急性期最关键的是“立即打120”,一旦出现症状马上叫救护车。躺的时候要保持45度半坐卧,别让脖子太仰或者太弯。血压要控制在收缩压140-160mmHg、舒张压90-100mmHg之间,得用专业设备持续监测。
现在治疗主要用微创方法,比如穿刺抽血肿、神经内镜清血肿。2023年的研究显示,发病6小时内精准清除血肿,能让恢复好的概率提高到37.5%。降颅内压会用“阶梯式”方法,比如用渗透性利尿剂、机械通气帮忙,还有亚低温治疗(把体温稍微降低一点)等。

预防要做好这几点

一级预防要定期检查:40岁以上的人每半年做一次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检测;有高血压的人要严格控制血压波动,白天收缩压的波动别超过15mmHg。饮食上多吃含维生素K的食物(比如西兰花、羽衣甘蓝),每天推荐吃120微克,能改善血管弹性。
二级预防要学会识别症状:数据显示,及时送医的患者存活率是延误的4.2倍。推荐大家记住“FAST”口诀——看脸有没有不对称(Face)、胳膊有没有一侧抬不起来(Arm)、说话有没有不清楚(Speech),如果有,赶紧(Time)打120,能大大缩短就诊时间。

总之,脑干出血虽然危险,但早识别、早急救、做好预防能大大提高存活率。大家要记住早期预警信号,出现情况马上打120,平时做好定期检查和血压控制,才能远离这种危险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