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是很多人都遇到过的问题,背后可能藏着从口腔到全身的健康信号。据研究,大概每4个成年人里就有1个会偶尔口臭,而超过4成的口臭其实和全身疾病有关。这种症状往往提示着从口腔局部到全身器官的功能异常,需要全面看待。
口腔问题是口臭最常见的“源头”
牙周感染是口臭最常见的局部原因,核心是牙龈下方形成了菌斑生物膜。当牙龈和牙齿之间的缝隙(牙周袋)超过3毫米深时,里面的厌氧菌会分解含硫的氨基酸,产生有臭味的挥发性硫化物(比如硫化氢、甲硫醇、二甲硫醚)。这些物质不仅会让口气变臭,还会破坏牙周的结缔组织。有研究发现,做了牙周基础治疗后,70%的患者口臭能减轻一半以上。
呼吸道问题会让口臭有“特殊味儿”
上呼吸道感染(比如感冒、鼻炎)时,鼻腔里的分泌物堵着,会让革兰氏阴性菌大量繁殖,产生腐败的味道。下呼吸道感染比如肺脓肿,患者呼出来的气会有浓痰的恶臭,因为肺部发炎化脓导致组织坏死了。还有大概15%的扁桃体结石患者,会偶尔有像腐肉一样的口臭,得做口咽部CT才能确诊。
肠胃不好,口臭也会“发酸发臭”
胃食管反流的患者,常说自己有酸腐味的口臭,因为胃里的东西反到食管上段了。感染幽门螺杆菌也会引起口臭,可能是因为这种细菌的尿素酶会分解尿素,产生氨类有臭味的物质。有临床观察显示,把幽门螺杆菌根除后,65%的患者口臭会好转。
代谢病的“气味预警”:这些口臭要警惕
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酮症酸中毒,脂肪会被过度分解产生酮体,其中丙酮会通过呼吸排出来,闻起来像烂苹果;慢性肾病患者,因为体内尿素氮排不出去,会通过唾液分解成氨,有氨水的味道;肝性脑病患者会有“肝臭”,是因为体内甲基硫醇和二甲基硫化物堆积。这些特殊的臭味往往比明显的疾病症状出现得更早,是身体在报警。
口臭该怎么查?怎么治?
建议按阶梯式查:首先用专门的口臭检测仪量化口腔里挥发性硫化物的浓度;然后做局部检查(比如用探针查牙周、取舌苔做微生物培养、用内镜看口咽部);如果怀疑有全身问题,再做胃镜、胸部CT、代谢功能检测。
治疗要分级:基础护理要做好——用牙间隙刷清洁牙缝、用刮舌器刮舌苔、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漱口;然后针对病因治疗(比如牙周系统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控制代谢性疾病);还可以用益生菌调节口腔菌群。
要注意,如果口臭持续超过3个月都不好,一定要启动系统性筛查。2023年国际口臭共识提到,大概10%的难治性口臭可能提示潜在恶性病变。因此需要口腔科、内科、耳鼻喉科一起合作,才能早期发现病因。大家平时要定期做口腔检查,同时关注血糖、肝肾功能等全身代谢指标,实现早诊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