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不少准妈妈会遇到肠胃“闹脾气”的情况,比如胀气、腹痛、呕吐,这其实和怀孕后的生理变化密切相关,了解原因和应对方法能帮大家更安心度过这段时期。
孕期肠胃为何“闹脾气”?
怀孕前三个月,准妈妈体内雌孕激素水平上升,会让胃肠蠕动变慢,胃里的食物排空得更慢,肠道里的东西停留时间变长,容易发酵产生胀气,让人不舒服。另外,为了让胎儿和母体和平相处,免疫系统会适当“调低”防御,胃肠黏膜更容易被病菌侵犯,所以孕早期得急性胃肠炎的风险比平时高,常见的表现是脐周一阵一阵疼,还伴有恶心呕吐。
这些疼痛信号要警惕
如果肚子出现规律性的绞痛,建议记下来发作的时间、疼多久、有没有诱因。要是有这些情况得赶紧去医院:疼了超过6小时还没好;体温超过38℃;拉血便或黑便;呕吐物有血丝;还有阴道流血或者下腹坠胀。得注意,孕期腹痛可能是肠胃问题,也可能是产科急症,所以最好把吃了什么、做了什么活动和疼痛的关系记下来,帮医生诊断。
居家护理的科学方法
针对肠胃不适,试试这些方法:
饮食管理要点
食物温度控制在40-50℃,别太烫也别太凉;每口饭嚼20次以上,每3-4小时吃一次,保持规律;可以试试“BRAT饮食法”——香蕉补钾,米饭提供能量,苹果泥含果胶护肠胃,烤面包好消化。
热敷操作规范
用40℃的温水袋敷肚脐周围,遵循“15-15-15”原则:每次敷15分钟,歇15分钟,每天最多3次。敷之前喝200ml温开水,能增强效果。
体位调整建议
吃完饭后保持15度的半卧位,减少胃里的东西反流;睡前左侧卧,缓解子宫对肠道的压迫,用孕妇枕辅助“侧卧-屈膝”的姿势,能促进肠道蠕动。
胃肠炎应对策略
如果确诊是感染性胃肠炎,要记住:别自己用抗菌药物,也别急着吃止吐止泻的药,先停下高强度运动。补水可以用“5-10-15法”——每5分钟小口啜饮10ml淡盐水,一次最多喝150ml。要是发现尿量变少、眼窝凹下去,说明脱水了,得赶紧去医院补液。
就医时机判断
出现这些情况一定要及时就诊:肚子持续剧烈疼痛;呕吐物有胆汁或者像咖啡渣那样;一天腹泻超过5次还发烧;意识模糊或者皮肤弹性变差。去医院时记得带孕期保健手册,配合做腹部超声和粪便检测,帮医生全面评估状况。
总之,孕期肠胃“闹脾气”很常见,大多和怀孕后的生理变化有关,但遇到异常信号别掉以轻心。平时做好饮食、热敷和姿势调整,胃肠炎时正确补水,该就医时及时去,就能既缓解不适,又保障自己和宝宝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