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牙齿撞歪了怎么办?4种常见脱位类型全解析

健康科普 / 应急与处理2025-11-16 12:17:08 - 阅读时长2分钟 - 986字
系统解析儿童牙外伤中4种典型脱位类型的临床表现及应对策略,指导家长准确识别损伤特征并实施正确急救措施,降低牙齿发育异常风险。
儿童牙脱位口腔外伤乳牙损伤恒牙外伤牙齿移位牙槽骨骨折牙周膜损伤口腔急诊牙齿固定术儿童口腔科
孩子牙齿撞歪了怎么办?4种常见脱位类型全解析

孩子跑跳玩耍、运动碰撞或者啃咬硬东西时,很容易碰到牙齿,出现移位的情况。家长得掌握些基础判断方法,及时区分普通磕碰和严重脱位,避免耽误处理。下面给大家讲临床最常见的四种牙齿脱位类型,还有对应的处理要点。

牙齿“内陷”:挫入性脱位

如果发现孩子的牙齿短缩,牙冠比旁边同款牙齿短了1/3以上,要警惕是挫入性脱位。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还没换完牙的小朋友身上,受伤的牙齿可能会让咬合变乱。因为乳牙牙根本来就会慢慢吸收,6-8岁孩子遇到这种损伤,牙根可能会压迫下面的恒牙胚。建议赶紧拍根尖片或者锥形束CT看看牙根位置,别影响恒牙发育。

牙齿“伸长”:突出性脱位

要是牙冠明显变长,还没法正常咬合,通常是牙齿周围的牙周膜被扯伤导致的突出性脱位。这种损伤往往旁边2-3颗牙也跟着移位,牙龈会发红肿胀,孩子因为疼不肯吃饭。急性期可以用冷敷消肿,用专门的牙周材料固定松动的牙齿,24小时内要做牙槽骨修复或者正畸复位治疗。

牙齿“偏移”:侧向脱位

牙冠往水平方向移位或者旋转偏斜,大多是牙槽骨侧面裂了引起的。受伤时会伴随牙龈撕裂出血,乳牙往旁边移位的话,牙根可能戳到下面的恒牙胚。做三维CT能明确牙槽骨骨折的范围,乳牙的情况要特别注意牙根吸收的程度。治疗方案得根据恒牙胚的发育阶段,选择保留牙髓或者促进牙根发育的治疗。

最严重的:牙齿完全掉了(完全性脱位)

牙齿掉了之后,牙槽窝空着,周围的肉也撕裂了,就是完全性脱位,前门牙最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恒牙掉了黄金30分钟内种回去成功率最高,能比超时的高60%。保存掉的牙齿时,推荐泡在牛奶、生理盐水里,或者含在嘴里(用唾液泡着),别用纸巾包,会让牙齿周围的牙周膜干死。乳牙掉了不建议种回去,重点是保护好牙槽窝和下面的恒牙胚。

现场急救要这么做

  1. 止血:用无菌纱布按住出血的地方,别反复擦,不然会损伤牙周组织;
  2. 保存牙齿:恒牙掉了先试着轻轻放回牙槽窝,放不回去就泡在牛奶或者生理盐水里;
  3. 赶紧就医:带着掉的牙齿或者碎片,2小时内去医院,急诊处理能降低牙根吸收的风险。

现在口腔医院有分级治疗的方法,轻度移位用弹性夹板固定4到6周就行,复杂的情况要结合正畸拉正和牙神经治疗。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得定期复查,通过拍片监测牙根发育情况,及时处理防止牙齿变色、牙根尖发炎这些并发症。家长要注意3到12岁孩子的口腔保护,运动时戴护齿套能降低60%的受伤风险。

大健康
大健康